吴 妮
(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 江西分宜 336600)
试析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
吴 妮
(江西省分宜县第二中心小学 江西分宜 336600)
我想我们大部分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都十分喜欢涂鸦,而在我们小学时,学校都会进行美术的教授。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新课程下的美术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是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检验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也就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是否有收获。这就需要我们美术老师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里,了解、认识并改进美术教学,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情感、智慧及创造力的发展。
小学美术 创意教学 策略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策略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根据已定的美术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案。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感受艺术的精彩,才能提高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因此,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巧妙地安排课堂教学,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潜移默化地将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实现全面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枯燥的美术教学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会达到废寝忘食,欲罢不能的地步。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新课程艺术教材的大部分内容当中,多有一些潜在的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游戏成份,利用游戏教学来促使学生较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游戏的名称也要符合儿童的心态。教师要针对游戏的具体内容起一个既吸引学生又具有美术课特色的名称。如“美术大本营” “猜一猜”“我是小画家”等等。如在《形的联想》一课中,一走进教室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问到:这是什么?学生有的猜是太阳,有的说是西瓜,还有的说是一个钟。这样一个“猜物”的游戏使学生的积极性马上就来了,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扩散,想象力得到了丰富。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通过游戏,充分挖掘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从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2]
欣赏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环节。美术是视觉的艺术。视觉艺术所有的问题都是通过欣赏、观察来解决的,美术的教学势必要遵循视觉艺术的规律。同时,欣赏能力的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我们才能谈审美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在让学生进行欣赏时,必须选择含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或具有强烈美感的图片、实物,让学生进行欣赏。如在《会动的线条》时,我出示吴作人大师的国画作品进行欣赏,通过与大师作品的近距离感受、对话和欣赏,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艺术大师们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甚至某些艺术语言,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着他们的艺术感觉,提高着他们的综合艺术素养。而孩子通过这些有益影响而得到的提高,也必然会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我们在选择学生进行欣赏对象时,同时注意了艺术作品的多元化,让学生体验不同艺术形式所传达出的不同美感,学生的视觉体验更加丰厚,也大大的促进学生艺术表现。因此,善用欣赏艺术,能让学生艺术的表现力淋漓尽致的得到表现,对于他们学习艺术的兴趣推波助澜。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并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植根于生活,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因此美术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贴近学生的知识背景,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即美术教学生活化。应引导学生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美术,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乐趣,丰富体验,勾勒出生活画面。由此,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在上《盆花写生》课时,过去一般是教师带一盆花到课堂上学生观察写生。后来,我采用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的各处去欣赏盆花,观察研究盆花的特征与色彩,让学生尽情观赏,大胆描绘。这样用生活情境的创设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在玩中学”的乐趣。[3]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曾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原因之一就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而新的基础教育理念也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把课堂留给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中乐,乐中有学,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才能让美术课堂绽放出五彩的创新火花。
[1]李莎莎.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及实践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54.
[2]吴章新.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2):53-54+69.
[3]吴章新. 小学美术课堂创意教学策略初探[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10,(0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