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山东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荣昌 402460)
浅析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向山东
(重庆市荣昌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荣昌 402460)
在中职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若想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升,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教师的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基于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中职教师的角色期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及成长档案中思考中职教师如何成长。
中职教师 角色期待 能力 成长档案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高,在招生规模上也逐步保持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自己的优秀教师数量太少,事实上,跟普通中学教师相比,中职教师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都有不同的要求,基础教育的教师有专业理论、教育技能就能成为一个比较好的教师,而职业教育的教师在此基础上,还要加上专业技能。由此,结合笔者在中职学校从教多年的思考中浅析中职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的角色。[1]
当前,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技双馨”技能型人才,那实现就要求中职教师应“德技双馨”,是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强调与真实职业情景尽可能相似。理实一体化教学、产教结合是职业学校教学环境的显著特色。在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实施双证书制度,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制度,通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获得职业资格,为就业提供前提基础,也成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之一。这要求中职教师既要懂理论,又有职业技能;要求中职教师懂得同一专业不同级别课程内容的关系,明确同一课程与更低、更高级课程内容的关联。这正是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鲜明特点:“双师型”是职业教育教师的特色。作为中职教师应该是本专业精英,本行业的能手,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2]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都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进行的方式、效率和结果: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以及原有基础知识、家庭背景等差异。教学活动则不断建构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特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完善和发展。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开始接受某种专业的职业教育之前,便具备了明显的在某种职业就职的意向。随着职业定向的解决,诸如选择工作单位、经济收入、工作职务、恋爱婚姻、人际关系等问题,逐渐成为职业学校学生经常考虑,而同龄青少年却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思考的结果将反映在学生对集体的态度及其学习动机的倾向性上。总之,中职教师能带领同行们学习和精通职业教育心理学;引导中职学校的学生以一个不同于普通学校学生的心态投身于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中职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一定职业或专业活动的专门技能人才。为此,对相应从业者的心理品质及其发展水平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即职业活动要求。由于个体之间个性心理品质发展水平存有差异,这就产生了一个关于个体的职业心理品质与职业活动要求的匹配程度问题,即职业适宜性问题。职业适宜性不仅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活动成就,而且也影响着职业技术培训的效果。职业适宜性是取得职业学习和职业活动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3]
中职学校的任务在于发展一个人的禀赋,循序渐进地加入训练,应用于社会。如何使职业学校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产技术发展,顺利完成“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积极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除了要以职业活动本身为出发点、认识做事过程对人的要求之外,还需要考虑人本身的因素,即在以职业活动本身为出发点分析确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合理构建中职教师的素质结构,进行高素质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以适应现代中职素质教育的需要,以提高中职教育质量。结合中职教育当前发展形势,未来的中职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4]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作为中职优秀教师更应具备与外校同行及相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素质,与周围环境形成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便于全面、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作为中职教育的优秀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将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到发达地区进修或到企业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改造、产品开发、课题研究等活动,不断钻研、积累专业理论知识,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理论和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多钻研业务知识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促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为更好地推广自己精通的专业技术及科研成果,中职教师除了应有教学设计的能力外,更应具备有教育信息处理的能力、媒体开发应用的能力、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的能力,以便提高自己专业发展。
成长档案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学科特点和兴趣,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个人教学、培训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有代表性的资料,包括教育理念、教学目标的阐述、教学计划、活动流程、教学心得、教学录像、发表论著、交流、讲学、反思记录以及教师个人成长记录等。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充分体现了“实践-反思-发展”的过程,能够促进中职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
[1]卢红.职业教育心理学[M].广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冉苒.关于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思考[J].职教通讯,2004年第12期.
[3]施红宇余开颖,让“良币”驱逐“劣币”论职校教师成长途径及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2011(8)
[4]王笑梅,关于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研究Ⅱ]教育探索,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