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菊仙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江西上饶 334600)
幼儿教育价值受到绘本阅读的影响分析
叶菊仙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江西上饶 334600)
绘本阅读是培养幼儿认知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将绘本阅读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幼儿教育价值受到绘本阅读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幼儿教育机构开展绘本阅读的主要方式,并对其教育影响进行解析,旨在提高绘本阅读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质量。
幼儿教育 教育价值 绘本阅读 影响
绘本教学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且教学效果较为理想,成为教师和幼儿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绘本阅读融合了视觉传达艺术和语言艺术,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情感性,为幼儿阅读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素材和丰富的语言环境,丰富的色彩图案便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同时画面和文字的结合反映了绘本的故事情节,更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幼儿教师通过绘本阅读开展教学活动,使幼儿的思维意识得到拓展和培养,分析其对幼儿教育价值产生的影响的,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家偶尔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很多幼儿教育机构已经广泛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环节中,网络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得教学内容丰富起来,很多幼儿绘本都有多媒体播放格式,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形式的幼儿绘本开展绘本阅读学习活动,即实现了视听形式的结合,同时操作形式较为简便。普通形式的绘本阅读,需要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进行翻阅、学习,幼儿生性活泼好动,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开展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幼儿如果没有紧随教师的教学节奏,就难以理解绘本故事的教学内容,多媒体绘本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使幼儿在教师统一的引导之下,进行绘本的阅读和学习,便于学生能够在绘本阅读学习中实现思维认识的培养和拓展。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教具辅助、情境设置等多种形式来拓展绘本阅读的教学方式,实现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1]
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绘本的选择,不同的幼儿年龄点会对不同的事物和内容有较强的偏好特点,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幼儿具有广泛兴趣关注点的绘本进行阅读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相关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幼儿绘本阅读的教学,主要教育目的是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进而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教师要尽量选择图文交融的绘本进行阅读教学,丰富的画面色彩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绘本阅读的兴趣,还能够借助画面来促进幼儿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会对事物的认知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采用不同难度的绘本进行阅读教学活动,故事情节难度适宜有助于幼儿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2]
幼儿还不具备成熟的自主思维能力,很多幼儿的情绪多变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大的教学难度,教师通过不同绘本阅读教学,使幼儿能够在故事情节中对情绪有具体的理解和体会,并通过教师的教学情节引导,幼儿能够慢慢形成对于情绪以及情绪控制的认知,进而逐渐培养自身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于情绪的感知能力,能够促进幼儿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学习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在幼儿阶段对幼儿渗透阅读教育,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绘本、理解绘本、学习绘本,通过丰富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幼儿能够在绘本阅读中获得乐趣,有助于幼儿能够从小养成爱读书爱阅读的好习惯,深化幼儿教育的教学意义。[3]
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过于溺爱的现象,使得很多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习惯,很多幼儿绘本阅读内容对幼儿的社会行为进行了示范性的指导,幼儿可以通过绘本故事中理解和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等基本素质常识,同时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树立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简单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其个人良好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幼儿教育阶段是幼儿思维意识形成和拓展的重要阶段,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育过程中进行绘本阅读学习,采用适当且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和节奏进行绘本阅读学习,使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培养其情绪的控制能力、培养幼儿树立自主阅读的行为习惯、培养其社会行为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的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袁玲慧.激发幼儿兴趣,感受绘本魅力——班级特色绘本课程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2):8,10.
[2] 蒋霞.通过绘本阅读有效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实践研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5,(2):55.
[3] 王兵兵.绘本阅读活动中的问题及分析--基于绘本活动个案《我做哥哥了》[J].亚太教育,2015,(4):132-13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