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社会责任伦理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

2016-03-06 06:33汤云飞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天人合一

汤云飞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9)



儒家社会责任伦理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促进

汤云飞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思政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09)

摘要:儒家社会责任伦理以“平天下”为己任,坚守“民胞物与、天下为公”的思想主张,以实现界域观念上的突破,诠释出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利、钟爱万物的大爱精神;认为通过“反身而诚”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方能承担“平天下”之大任。儒商将此思想运用到经济活动中,展现出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借鉴儒家社会责任伦理思想之精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对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家社会责任伦理;企业经营管理;天下精神;天人合一

儒家社会责任伦理是以“平天下”为己任的。这种天下责任伦理首先体现在“民胞物与、天下为公”的精神层面上。先秦儒家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1]98,提倡“以天下为己任”,主张“达则兼济天下”。孟子曰:“乐以天下,忧以天下”[2]211“平治天下,舍我其谁。”[2]256到宋朝张载“民胞物与”观点的提出时,这种天下精神发展到了极点。《正蒙·乾称》:“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3]231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性同一源,本无阻隔。主张爱一切人、一切物,认为“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3]256。强调“立必俱立,知必周知,爱必兼爱,成不独成”[3]131。宣传了抽象的人性论与泛爱主义的伦理观。在责任伦理看来,这种“民胞物与、天下为公”的天下精神,是儒家社会责任伦理之精要所在。

一、儒家社会责任伦理

从“天下精神”的思想主旨来看,一方面,“天下精神”是一种界域的突破,这种突破既是对“国”界的突破,也是对“族”界和“类”界的突破。它突破了动物界和生物界、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界限,真正达到“民胞物与”的状态;这种突破推出了“共生共存”的理念,摒弃了那种绝对的“有我无你,有你无我”的对立关系,摒弃了那种彼此间“剑拔弩张、你死我活”的血淋淋的斗争关系,力图建立一种新型的互助友爱、共生共存关系。另一方面,“天下精神”是一种博爱的理念,它突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不仅体现了“天下为公”的精神,而且还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强烈的“博爱”精神;这种博爱精神要求人们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时,还蕴含 “兼爱万物”的理念。这种“兼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白,而是内心善良意志的外现,是一种泛世之爱,一种超越功利、钟爱万物之大爱。

当然,这种“天下精神”不是一味地要求每个人无条件地为天下(世界)尽责,舍弃自我,而是提出个体对社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的高度统一。“天下精神”认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认为个人和社会是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个人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和幸福负责,亦是“天下精神”题中应有之义,“天下精神”鼓励每个人为获得自己正当的权利而努力奋斗。不但如此,“天下精神”还要求强者、富者、能者拿出一部分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天下的弱者、穷者和残者尽责,让他们(弱者、穷者、残者)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要求强者、富者、能者多做公益活动,为天下人服务。因而,“天下精神”亦是一种人类的互助精神、博爱精神。

首先,“天下精神”以天下为公,不假借小集团利益冒充公共利益,更不以小集团利益损害公共利益。天下利益是实在的,一切人认为可以随意挥霍而没有人制止的行为,均可视为是对天下利益的侵蚀和损害。“天下精神”应是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不会为世俗的陈规陋习所窒息,科学精神不支持站在任何立场上的偏见;“天下精神”应是维护人类正义、主张人人平等、鼓励个人追求自己合理的自由和幸福的精神;“天下精神”坚决排斥任何形式的动乱和战争,反对任何形式的奴役和剥削,抵制任何形式的压迫、亵渎和轻慢。“天下精神”和共生共有应成为人类普遍遵从和竭力维护的公共准则。

其次,“天人合一”思想是其又一重要体现。这一点需要从儒家道德本质的形成机制角度来研究。关于儒家仁义道德本质的形成机制,由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儒家也有不同认识。以孟子为代表的一派坚持内在道德自觉,即“反身而诚”的道路;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走的是外在道德教化,即“化性起伪”的道路。这里我们侧重研究孟子的观点。孟子认为人的天生本性与天的道德本质是相互契合的,这种契合的实质就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样,人的善良的道德本质就会形成。怎么达到天人合一境界呢?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2]387。人的责任通过尽心、知性,达到知天、事天。天的道德本质是“诚”,人的天生本性是“思诚”。因为我生来就具备了天的“诚”的道德本质,所以,通过“思诚”“反身而诚”的实践,就可以使我的天生本性与天的道德本质达到合一,实现人的崇高使命。对此,孟子认为,一旦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实现了人的道德本性与天的本质的契合,人的生命将会充满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孟子说:“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2]229这里,孟子强调这种浩然正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仁义道德的经常性的积累才能生成,而不是偶然的义举就能获取。不仅如此,人生一旦具有浩然之气,就可以使生命与道义相配,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273。所以,只有大丈夫才能够承担“平天下”的大任。

纵观儒家责任伦理发展的历程,通过“经世济民”,达到“天下为公”,实现“人间大同”,是其思想宗旨。儒商将此思想运用到经济活动中,展现出一种爱国爱民的博大情怀,从春秋时期的“弦高犒师”,到近代侨商陈嘉庚无私资助抗日救国运动,兴办教育文化事业,堪称“民族的旗帜、华侨的典范”;再到香港金利来公司董事长曾宪梓,将其盈利返回祖国内地捐助教育、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全国人民的赞誉,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这些知名儒商,经过艰苦奋斗,经商赚钱,将其利润回报祖国、回报社会,表现了儒商“乐善好施”“为富而仁”的社会责任感。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进一步阐述了“仁者爱人”的利民思想。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的发展和“知行合一”原则的要求,都是中国近现代的儒商慷慨捐赠钱物给社会、资助残疾人福利事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兴办教育等的思想基础。许多儒商认识到只有“强国富民”,才能为自己的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坚实后盾。所以,借鉴儒家责任伦理思想之精华,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对推动企业快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二、传承儒家社会责任伦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佩尼(Paine)认为,“一套建立在合理的伦理准则基础上的组织价值体系也是一种资产,它可以带来多种收益。这些收益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组织功效、市场关系和社会地位”。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虽然会在短期内增加经营成本,但无疑会有利于企业自身良好形象的树立,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最终给企业带来长期、潜在的利益。

(一)“天下责任”意识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儒学提倡 “杀生以成仁”“舍生以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整体观念、全局意识、集体主义精神,使人们认识到应该维护自然环境的完整,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关心国家、民族、社会的生存条件,意识到个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促使人类新的正确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这种社会责任意识的驱动下,企业的发展将逐渐转向对新产品的开发、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管理制度的创新等方面,不断促进其增长方式和盈利方式的转变,杜绝那种一味靠压榨员工或用假冒伪劣产品欺骗消费者等行径来获取利润和取得发展的行为。实践证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仍要靠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管理和科学的制度得以实现。企业通过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经济效益,节约能源,降低消耗,积极完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变,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自身环保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毋庸置疑,企业要生存和追求较快发展,需要有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而这种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企业不断自主创新的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原始创新。即在各个生产领域内努力获得科学与技术上前所未有的重大突破。二是要突出集成创新,使各相关技术成果融合汇聚,形成新合力,推出具有较高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博采天下之长,为我所用,积极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体现在实践层面,就是企业员工对先进技术的掌握、运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各项制度的完善与创新。这三方面都从不同角度说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最终动力皆来自于人自身。在企业面对新的义利并举的伦理价值观念氛围下,积极推动企业员工“天下责任”公共价值观的形成,是企业激励机制得以建立和运行的基础。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对企业管理来说,是一场新的革命,更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二)“忠国利民”精神扩大企业发展空间

在中国,儒商把儒家“立人”“达人”“推己及人”的利他精神,转换为“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管理原则,这种思维路径的转变,是从纯企业经营的思维定势中跳出来,以社会“道德人”的角色自觉履行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促进市场经济中“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内在统一,实现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双重目标。这样,企业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的思维模式来经营,往往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经济人”的企业经常需要社会众企业的帮助,仅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解决全部需求的,因而,必须以自己“道德人”身份的“利他心”去换取其他企业和个人的“利他心”,即以自己的“利他心”去间接满足自己的“利己心”。实际上,离开了利他的利己是难以实现的,利己必须在形式上表现为利他,个体的经济行为才能被其他经济主体所接受。而只有其他经济主体接受了其行为和建议,采取合作和相应的行动时,个体利己的目的才会最终实现。这种利己和利他的结合,共同构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道德体系。在这种伦理道德体系氛围下,任何经济主体利益的实现都必须以其他经济主体和社会利益的实现为前提。当“经济人”的逐利行为导致“经济人”之间因利益而引发矛盾冲突时,企业作为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性就迫使其遵守某种规则,即要遵循诚实守信、公平公正、服务社会、顾客至上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并不断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其直接目的人群受益,而且逐渐惠及到相关的间接人群,不断吸引众多消费者的关注,从而树立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声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企业因此会从中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从而会不断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大大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 “天下为公”责任意识推动企业发挥竞争优势

在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研究中,面向实践的管理学观点更加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基于此,我们完全可以汲取儒家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提倡“以天下为己任”,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伦理思想之精华,结合当今市场精神,促使企业之间建立一种“双赢”的环境关系来发展企业的社会价值,保护其经济利益,进而成为企业价值活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可以充分利用“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思想,从不同角度来加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一是从经营环境的角度,可以通过以合乎道德的行动回报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减少可能出现的政府干预和管制,可以改善经营环境、降低运营成本。同时,可增大对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的吸引力。二是从企业经营资源的角度,企业在获得社会资源的同时,必须认真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获得社会分配的经营资源的多少。三是从企业市场绩效的角度,企业自觉履行道德义务,对社会负起责任,既可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声誉,又可以加强与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产生积极而长远的影响。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价值观念和伦理理念,可形成比其他企业更好的竞争优势。

(四) “无欲速,无见小利”责任伦理促使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

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2]118儒家一向重视长远的战略利益和全局利益。在眼前、局部的利益和长远、全局的利益之间,儒家更重视的是后者,把前者称小利,后者称大利。在治国富民策略方面,孔子主张“无欲速,无见小利”。但这并不是否定速度问题的重要性,而是要求速度必须与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在对实现目标有利的情况下,速度也必然重要,孔子也曾赞扬那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精神;但如果片面追求速度也将会对其他方面带来一定的危害和损失,将导致“欲速则不达”的不良效果,妨碍战略目标的实现。大利总是由小利积累而成的,如果根本不要任何小利,那也就谈不上什么大利。但是,对于同实现长远战略目标无益的小利,则不妨弃之置之,对于实现全局利益有妨碍的小利,则应力避为之费力。这个思想对现代化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企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过分陶醉于“征服自然界”,为追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片面追求高速度、快发展,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人口爆炸、粮食短缺等,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蒙上阴影,构成全球性威胁,也会断绝企业的未来发展之路。因此,继承和发展儒家文化发展观中的合理思想,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中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创造财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关系到企业乃至全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梁鸿.礼记[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

[2] 郭庆财.论语·孟子·老子·庄子[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

[3] 张载.张子正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10-2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原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2015BZX017)

作者简介:汤云飞(1978—),女,河南淮阳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思政教学部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52—04

Confuci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

TANG Yunfei

(Zhengzhou Tourism College, Zhengzhou 450009, China)

Abstract:The Confuci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considers “making the whole world peaceful” as its own duty and sticks to the idea of “all of us are brothers and everything belongs to the same kind” and “the world for all” so as to achieve the breakthrough of boundary concept, which interprets a spirit of great love beyond the secular utilitarian. Only by gaining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rough “being conscious of sincerity on self-examination” can one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making the whole world peaceful”. Confucian traders apply this idea to economic activities, showing great feelings of a patriotic love. Learning from the essence of Confuci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enhancing enterprise’s consciousnes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enterprise’s management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alizing enterprise’s rapid development.

Key words:Confuci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he spirit of the world;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猜你喜欢
企业经营管理天人合一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
浅谈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影响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