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教育

2016-03-05 09:05杨惠
新课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打人小朋友游戏

杨惠

(中国人民解放军61195部队前哨幼儿园)

孩子的成长教育

杨惠

(中国人民解放军61195部队前哨幼儿园)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每一天快乐健康地成长是和老师的关心教育分不开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地都在影响着他们。转眼间自己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25年,遇到了各种各样性格的孩子,教育起来很棘手。工作一天感到身心疲惫,但是看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就忘记了疲惫。

现在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孩子个性都很强,犯了错误不让说。在家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导致孩子的不良性格的形成。我班有位幼儿叫朱××,刚到我们班时经常打小朋友。她很任性、爱发脾气,爱哭,经常抓人、咬人等,开始来园时,不愿意来幼儿园,我为让她能快点适应新集体生活,给她一块巧克力吃,把新玩具拿给她,我陪她一起玩,她就停止了哭声,也愿意跟我说话。有一次,我正给刘××小朋友系扣子,我系完扣子搂着刘××说了两句话,朱××走过来趁我和刘××不注意用手打了刘××的头,刘××大哭起来,我问朱××你为什么打他呀?我这一问不要紧,她倒大哭起来,我说:“小朋友没有招惹你,你怎么能上去就打小朋友呢?你和刘××不是好朋友吗?刘××不喜欢打人的朋友,以后你不能打别人了。”她只是一个劲地哭闹,对我的话根本不理睬。

晚上在接孩子时我和他爸爸进行了沟通,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家人,她爸爸说:“在家很任性,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果不答应她的要求就大哭大闹,直到家长答应她的条件。保姆看她时还咬保姆,请老师帮我们家长多管教她,谢谢你们了。”

我分析她打刘××是因为老师对刘××的关爱让她看到了,心里不舒服,老师为什么不帮我,去帮他系扣子,所以她才打刘××,在家里都是家人对她一个人的关注,所以对集体生活不适应了,认为老师就应该去关心照顾她一个人,不能去管别的小朋友。她的嫉妒心理就开始萌发了,就想打别人引起老师对她的关注。

面对朱××的这种情况,我对她的不良行为故意忽略,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朱××,进行短时间的“冷处理”,效果很好,我在她哭闹不止时,不予理睬,她很聪明,看到我不去理睬她,她一会儿声音比一会儿小,慢慢地不哭了,不哭时我问她什么事她都回答。对任性的孩子在发脾气时去哄她是没有效果的,只有冷处理才能有效果。

在教育活动中,我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针对朱××的情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朱××提高认识,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在语言活动中“我长大了”通过观察、讲述,使朱××对自己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知道自己长大了,更懂事了,学会跟朋友友好相处,能用语言交流但不能用手打朋友,打人是不受欢迎的,要学会做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做客”,在活动中朱××产生很高的兴趣,积极参加表演,在表演中既当主人又当客人,学习了不少的礼貌用语,而这些礼貌用语正是她学习热情待人,互助友爱的基础,使她懂得了干什么事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应多为他人着想,才能有人和你玩,交朋友。在音乐活动“找朋友”中,小朋友都喜欢找友好的朋友,游戏中幼儿不想找她,看到她的表情很不自然,我跟赵××说:“朱××想和你做朋友你能跟她做朋友吗?”“她老是打人我不喜欢她。”我说:“朱××你听到小朋友说你了,你以后改掉打人的坏习惯小朋友都愿意和你做朋友。”她点点头,我说:“赵××你能原谅他吗?”“那好吧!”游戏中,我也跟其他小朋友们说:“朱××愿意跟你们做朋友,她改掉了爱打人的习惯,我们给她拍拍手,朱××高兴地笑了,跟小朋友一起开心地游戏。这个游戏使朱××明白了以前的许多做法是不对的,爱打人没有朋友,自己很孤单,一点都不快乐,认识到跟小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有朋友跟她一起玩,感到非常快乐。活动区中,朱××喜欢到“娃娃家”玩,她喜欢当妈妈,给孩子做饭,把厨房做好的饭菜摆在桌子上,给另外两个小朋友扮演的孩子盛饭吃,把炒好的菜给孩子夹到饭碗里,她说:“这是鱼肉你多吃点,有营养,你会变得更聪明,这是油菜尝尝妈妈炒得香吗?”一个孩子尝了尝说:“妈妈炒得真好吃,我要多吃长大个。”朱××一会儿拿起杯子给孩子每人倒一杯水,说:“孩子快喝点水吧,吃的有点太干了。孩子们拿起水杯喝起来。”朱××玩得很高兴,在“娃娃家”游戏中看到她像个小大人似的,关心和照顾孩子,看得出来她很有责任感,也锻炼了耐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地进行这些活动,让她慢慢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从而减少任性的不良行为。

现在朱××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能跟小朋友一起聊天,户外活动跟朋友交换玩具玩,自己犯错误能听别人跟她讲道理能虚心接受。爸爸说:“在家发脾气也少了,知道关心家里人,还会干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看到孩子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非常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她有一点进步我就让家长给她写表扬信在班集体面前表扬她,奖励她一个小贴画,她非常高兴。

教育好幼儿,我们老师要跟家长及时沟通,了解幼儿。对幼儿的行为方式个性特点都应有充分地了解,帮助孩子改掉任性行为,只有当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内心世界,才能有的放矢,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有所收获。

·编辑段丽君

猜你喜欢
打人小朋友游戏
孩子总打人怎么办
打人的年纪
宝宝“打人”,就是不友好吗?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