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华
(江苏省沛县安国镇朱王庄小学)
爱家乡爱生活爱习作
张振华
(江苏省沛县安国镇朱王庄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努力开发利用。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讴歌家乡美景,挖掘民俗文化,宣传家乡特产,抒发劳动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生活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讴歌;传承;宣传;实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众多的课程资源中,乡土资源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获得直接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那么如何开发乡土资源,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喜欢上写作呢?我的做法是:
我的家乡沛县,是汉高祖刘邦故里,明太祖朱元璋祖籍地,素有“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之美誉。作为汉文化的发祥地,沛县文化遗产丰富,名胜古迹也不少,有歌风台、高祖原庙等,历史景点驰名中外。
今日的沛县依托汉刘邦、微山湖、大沙河“一帝、一湖、一河”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汉文化景区、沿湖自然风光带、大沙河农业观光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加快了旅游名县建设。
汉文化景区有汉城公园、汉之源景区、世界刘氏宗亲总会会馆等。微山湖自然风光带千岛湿地,风光秀丽。山色、湖光、岛屿、荷花荡等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独特。大沙河农业观光带——果成园,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两岸鸟语花香……
如此美不胜收的自然景观、历史景点,学生身处其中,却很少细心品味,习作中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描写。为了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之情,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学生的视线引向这些景观景点,让他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要求学生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多出去走走,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亲近自然看一看;或者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家乡景点、名胜古迹,找准关键词,点击网络,利用搜索引擎检索查一查;或者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找有关家乡情况的书籍、资料读一读;或者咨询老师、家长,采访校外专家问一问等。再者组织学生习作、举办演讲会等。教给学生方法,写游记,写参观记,写观察日记,写导游词介绍旅游景点;举办演讲会、交流会,让学生谈收获、说感想……这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沛县秦时置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风俗乡情斑斓多彩。流传至今的独特的节日、习俗依然荡人情怀,充满乡情的民间故事依然在人们口中传承……这些同样可以成为学生习作资源的一部分。
1.采集民间故事
沛县的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汉高祖刘邦和他的布衣将相的故事,如《刘邦斩蛇起义》《鸿门宴》《大风歌》《萧何月下追韩信》《五里三诸侯》等。沛县的民间还流传着许多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的动人故事,例如,鸳楼烈士陵园中英雄们的对敌斗争故事,全国道德模范大屯张公兰孝敬老人的故事等。我们让学生深入乡间村里,向年老的长辈、邻里乡亲询问、搜集,然后进行整理、交流。
2.体察节日习俗
在沛县农村,有着许多有趣的节日和习俗,如“正月十五闹花灯”“清明节插柳吃鸡蛋”“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以此作为学生习作的资源,也独具风味。让学生采访、搜集,学生很积极、很乐意参加。这样既给他们带来了欢乐,又帮助学生找到了习作的活水。学生通过体察,受益匪浅,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学生把传闻插入习作,习作为之增色;学生根据搜集的故事梗概再创作一番,也是别有风趣。
在沛县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有许多农土特产闻名遐迩。例如,樊家鼋汁狗肉、大屯李家烧鸡、八堡苹果等,这也是学生习作的好资源。
我要求学生拟好采访稿,深入乡村、家庭农户,采访老人或老农,做好记录。接着要求学生选一、二特产,亲睹其物,观察、触摸、品尝……进一步感知。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记叙文,写说明文,或者指导学生为某一特产写说明书,写销售广告,打造品牌,大力宣传家乡土特产,为其扬名。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又激发了习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疼爱,很少参加劳动。他们大多没有深入生活、没有参加生产劳动的经历。习作中描写的劳动内容,一般是打扫卫生、洗衣服为了充分利用丰富的乡土语文资源,让他们的习作内容绚丽多彩,在作文教学中洗衣服、刷碗等,选材的范围狭窄。
我积极渗透热爱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亲身实践。我有意命些与劳动有关的作文练习题,如《第一次学种瓜》《掰玉米的乐趣》《记一次栽树》等,让学生写出劳动的艰辛和劳动后的快乐。学生真正参与劳动实践后,写作时有话说了,写出来的文章内容真实多了,情感深了,文字飞扬了。
范荫荣.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J].小学语文教学,2010 (32).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