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本魅力之三步曲

2016-03-05 02:15江苏省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陆裕婷
新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品析苏州园林魅力

□江苏省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 陆裕婷

体会文本魅力之三步曲

□江苏省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陆裕婷

要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魅力,最重要的就是学会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学生,要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为学生搭建一个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平台,让学生走进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呢?实践证明:教师应注重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这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与文本合而为一,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互、情感交互、思想交互,让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双向、交互的对话过程;让学生在乐趣中、在享受中、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真正实现心灵与文本的对话。以下是我在教学《苏州园林》时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激发“阅读期待”,整体把握文本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的求知心理状态,它是体验文本魅力的前奏。教师可以通过悬念的设置,激发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让学生直接、整体地投入到阅读过程,初步体验文本的整体美。根据接受美学的理论,阅读期待产生的同时,读者会产生对作品独特的意向。这种意向,有时并不和实际文本一致。如《苏州园林》的最后一段:“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我在设计预习题时提问:“最后一段是否多余?有什么作用?”学生首先回答不多余,让读者对苏州园林回味无穷,更具想象的空间。但同时也质疑:“为什么叶老先生不换个抒情的方式,直接赞美苏州园林的美?”那我就引导他们:“‘可以说的当然不止这些’这一句有哪些含义?”也就是说苏州园林的美景写也写不完,此时停笔,具有一种残缺的幻想美,如同维纳斯的断臂之美一样。

二、关注“阅读反思”,细致品味文本

“阅读反思”是对阅读之后所理解内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是反复进行的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实践证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倡导反思中的多元反应,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感受。阅读反思可以在研读中、或研读后进行。途径可以是质疑、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如在知道文章写什么的基础上,反思作者“怎样写”“这样写好在哪”,或找出文中的优美的词句进行品析,这就是阅读反思,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文本的魅力。

为了达到阅读反思的目的,在这一堂课中,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品析语言的环节:让学生组成小组,各选苏州园林中一幅完美的图画,说说它美在哪。尽管这是一篇说明文,但叶老的语言朴实又不乏生动,准确又不缺美妙,可以结合说明方法及个别字词去品析一番。这个环节很灵活,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感受对自己有感觉的词句去品析。为了让学生不会游离于目标,我自己首先就苏州园林的色彩美进行了一番品析:美在它的色彩,因为色彩的朴实淡雅,又与北京园林做比较……有了这样的示范,学生就能按照规范的思路去品析。很多学生都抓到了“鱼戏莲叶间”这一句,分析时是这样说的:“这一句是作引用,从‘戏’字可以看出鱼在嬉戏的画面,而绿色的莲叶是静态,且又焕发着生机,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可见学生已经领会到了苏州园林这种自然之态的神韵,仿佛身临其境一般。还有学生就个别用词做了分析,例如“高低屈曲”:“写出了河道旁石头高低不平而有弯曲堆放的情态,这正是自然的状态,通过河道旁石头的形态就不难看出河道的形态了。”学生通过对河道旁堆砌的石头的形态的分析,就不难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河道成九曲回肠之势了。这也就是对文本描绘的景象有了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一体验正是文本的魅力所在了。

三、与作者对话,体会文本本质

阅读的本质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文本,是一定的符号系统;另一方面,它作为理解的真正的对象,是有一定意义的,即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表达。

虽然《苏州园林》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的语言是比较客观的,感情色彩并不浓;但是,字里行间你还是能体会到叶老对苏州园林的感情。可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怎样让他们与叶老对话?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我让学生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苏州园林地位的语段,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第一段。我再让他们大声朗读,读的时候思考:第一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地位?学生读完后很快能找到:“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在此基础之上再浓缩一下,让学生解释一下“标本”的含义,就能看出苏州园林在园林界举足轻重的地位了。接着,立马提出另一问:“苏州园林的地位如此之高,你觉得作者叶圣陶在写作此文时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写的?”由此,就把学生与作者连接了起来,让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流露出来的情感。但这样难度较大,并不能深刻挖掘情感,因此要结合作者写作此文时的背景。例如,作者叶圣陶自己也是苏州人,在写作此文时长居北京,且已人到中年,到真正出版已经是位暮年老者了……而本文的原名又是《拙政诸园寄深眷》。这些一结合起来,学生就不难理解叶老的在此文中包含的情感了。学生纷纷答道:“赞美”、“怀念”、“自豪”等等。这就真正实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对话的重要一步。

学生的思想感情在与作者的对话过程中,不知不觉也受到了熏陶,从而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只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如何去阅读,从阅读中感受文本的魅力。教师只需营造一个好的氛围,挑战学生的智慧便可。正如一句话所说:“教师对课文特定的解读,展示的仅仅是一个世界,一个十分有限的世界。而一个班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打开的是几十个色彩各异的世界。”就像《苏州园林》中的石头也“各有各样”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阅读体验,从文本中感受到的魅力都是个性化的。作为老师的我们,只需要给他们展现的机会,其实,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阅读魅力的构建呢!

猜你喜欢
品析苏州园林魅力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独特魅力——MINI JOHN COOPER WORKS CLUBMAN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东方欲晓》的魅力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