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老江海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2016-03-04 07:27丁大卫
唯实 2016年2期
关键词:江海南通文化

丁大卫

文明因水而育,城市依河而建。世界上几乎所有历史名城都与大河大江、海岸海港紧相毗邻。海洋、河流作为重要资源和特定载体,维护着城市生存,影响着城市风貌,也培育着城市灵气。南通滨江临海,是一个有着8000多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和80O0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江海大地,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优秀的江海儿女。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江海儿女接续奋斗,催生出江海精神,培育了江海文化。南通文明史就是与大江大海相伴相生的历史。历代文人雅士钟情于这块富饶而美丽的土地,声情并茂,咏诗作文,留下诸多不朽篇章。宋代文人王安石登上狼山,留下了《狼山观海》的著名诗篇,发出“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的赞叹。范氏诗文世家代表人物之一的近代诗人范伯子,曾写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的豪迈诗句。南大街钟楼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物钟楼上张謇先生撰书的对联“畴昔是州今是县,江淮之委海之端”,用文化的表达方式、艺术的手法高度概括了当时南通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区位,体现了张謇先生抚今追昔、面向未来、开辟新路的博大情怀和特殊的文化张力。

新石器时代,海安青墩先民拓荒开地、勤奋农耕,把文明的种子播撒在江海大地,焕发出江海文化的曙光。后周显德年间,南通建城,城河相拥、河城环绕的城市文明在崇川福地开始孕育。近代以来,在张謇先生的努力下,南通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建设起“新世界的雏形”,开中国近代文明风气之先。青墩遗址、光孝塔、大生纱厂三家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犹如南通文明史上的三座丰碑,分别见证着南通5000年、1000年、100年的江海辉煌。新时期,江海文化发展百花齐放、多元融合,海安花鼓、如皋木偶、如东杂技、海门山歌、启东版画、通州僮子戏等优秀传统艺术形式各自展现出新的时代风采,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民间文艺等多种文艺门类都呈现出独特个性,涌现出吴元新、黄培中、李玉坤、焦宝林四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以及一批有影响的知名非遗传承人、梅派京剧传承人、知名作家等文艺人才,建成非遗工坊等传承基地,海峡两岸文创产业合作区落户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两岸智慧生活体验馆开馆,板鹞风筝、蓝印花布、沈绣等南通特色非遗项目在美国、英国、瑞士、比利时、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大放异彩,为国家外交做出了贡献,以文化的形式推介了南通。江海文化已成为显著的南通文化特质。江海文化内涵多元并存,胸襟开阔,艰苦自立,创业兴业,既是南通文化的历史渊源,也成为区域文化的个性特征。一是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特殊的江海半岛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地方的移民使得南通在文化发展上海纳百川、一体多元,长江江南流域、太湖流域的吴越文化,淮河流域的江淮文化,以及淮河、黄河流域的汉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共融共生,形成了独特的江海文化,催生了“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南通精神。南通最古老的青墩文化有5000多年的历史,最年轻的启东建县至今还不足百年,古代文化、近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包容互鉴,使得江海文化在内涵上更加丰富,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姿多彩。二是果敢坚毅的自强性。江海文化的自强性首先体现在与自然界的搏击中,西汉特别是唐代以后,一代代盐民、垦民、渔民吃苦耐劳务实肯干,使得古代南通成为全国重要的盐业基地、纺织基地,并孕育出盐垦文化。江海文化的自强性还体现在与敌对势力的斗争上。明代的曹顶带领南通人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抗倭斗争,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众多历史遗存。在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史上,南通更是涌现出三座“永远的丰碑”,一座是土地革命时期的“红十四军斗争”,一座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反清乡斗争”,还有一座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苏中七战七捷”,在江海大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了南通的红色文化。江海文化的自强性也体现在艰苦创业的坚韧性上,以建筑业“南通铁军”为代表的创业大军,在创业初期,很多人都是“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才有了事业的发展和今天的辉煌。三是创新创造的开拓性。近代南通,以张謇先生为代表的南通人大胆创新,敢走新路,在近代历史上创造了众多的全国第一。张謇先生既有“渔猎所至海界所在也”的早期海洋思想,更是江海开发开放的率先开拓者、实践者,创造了不朽的业绩。江海文化哺育了他,他则生动践行了江海精神。据专家考证,唐闸近代工业遗产是当今全国为数不多保存完好、门类丰富的近代工业遗产。两院院士吴良镛通过反复深入考察论证,认为南通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新世纪以来,南通正焕发出追江赶海、朝气蓬勃的时代风采。南通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江海联动、陆海统筹发展,许多实践都是大胆探索、创新作为。四是崇文尚德的自觉性。南通崇文尚德的优良传统为文化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使得南通涌现出了一批文化名人、教育名家。文化名人中,骆宾王、范仲淹、王安石、米芾、文天祥等都与南通有着历史渊源。从南通本地来看,三国名臣吕岱,明代名医陈实功,明末清初的冒辟疆,清代的胡长龄、李方膺,到近现代的王个簃、赵丹等,范氏诗文世家13代文脉薪火相传,名家辈出,这些都是优秀代表。教育名家有宋代的胡瑗,尤其是近代的张謇先生,倡导“父教育、母实业”的先进理念,在南通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聋哑学校、纺织学校、农业学校、戏剧学校等一批近代学校,为南通成为“教育之乡”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些都是江海文化的典型代表,正是通过这些文化名人和教育名家的不懈努力、引领发展,推动了江海文化一代代薪火相传,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文化需要继承,文化更需要时代创造。在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进程中,我们将着力培育发展具有江海特质的文化品牌,努力把江海文化打造成为与苏南吴文化、徐淮汉文化、淮扬运河文化、金陵古都文化等区域文化相媲美,在江苏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版图上具有特色魅力的著名文化品牌。在发展取向上更好地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开拓和务实相结合。沿海城市的文化普遍具有开拓性。南通人的开拓精神近代在张謇这一代人身上有着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后,南通人历来注重开拓创新,从沿江到沿海都留下了闯江闯海的足迹。这种开拓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南通人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当代南通人在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重要业绩,建筑、纺织服装等行业涌现出一批成功走出去的企业。成就事业不仅需要开拓的精神,也要有务实的态度。这些年来,南通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上扎扎实实奋斗,推动实施了沪通铁路公路长江大桥建设、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建设等重大工程和项目,促进了南通不事张扬,悄然崛起。江海文化是今天南通靠江靠海靠上海、承南启北发展的重要人文条件和文化基因,一定要着眼于培育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开拓精神和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的务实精神,把传承弘扬江海文化项目化、实事化地落实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积极参与在沿线国家(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推动江海文化“走出去”,使开拓和务实成为江海儿女精气神中的宝贵气质。二是大气和精细相结合。一个地区具有大气的文化方能开拓奋进,精于细致方能做优成事。我们将在培育发展江海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化、大众化、地域化上下功夫,在新时期“江苏精神”和“南通精神”宣传、普及、践行上下功夫,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江苏省文明城市群建设水平,发扬光大精神文明“南通现象”,讲好核心价值观的南通故事,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推进“两个率先”、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的宏伟目标凝心聚力,进一步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增强做好各项工作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提升干事创业的精神境界,既保持宽广的胸襟,又能把精益求精、“三严三实”的精神发扬好,做一件成一件,创造一流的业绩。三是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一方面,抓好江海文化的历史传承。围绕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风采,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让人们记得住乡愁,注重建筑形态风格色调的设计、引导和控制,加快环濠河区域的有机更新,保护好文物资源,以及濠南、西南营、寺街、唐闸等历史文化街区;深入推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历史文化遗产相关专业文献的整理出版工作,加强对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开发利用;保护和传承好“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板鹞风筝制作技艺”、“如派盆景制作技艺”、“梅庵琴派”、“南通仿真绣”、“通剧”、“海门山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传承基地建设和传承人培养,建立科学有效的保护传承机制,让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抓好江海文化的时代创新。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进一步加大狼山、濠河、唐闸近代工业遗址等景区建设力度,拓展提升环濠河博物馆群等彰显江海特色、承载文化发展的载体空间,整合研发深度旅游、品质旅游的产品和线路,挖掘名小吃、老字号、工艺美术、传统民俗等资源,加强旅游商品开发和营销,通过旅游进一步传播江海文化,放大江海文化优势;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多媒体互动技术等现代科技开展文艺创作,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微影视、云平台等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加快推进体现江海文化特色的歌舞秀《梦·江海》、电视剧《张謇》等文艺精品的创作和生产;着力推进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和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作用,探索质押贷款、银行授信、股权投资、上市融资、产权交易、小额贷款等多种类型的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投融资形式,加快文化产业、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文化与生活的融合,继续办好“濠滨夏夜”、“五月风”文艺展示月、“文化江海行”等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支持农民剧院、读书会、合唱队、舞蹈队、健身队、大妈广场舞等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文化创意活动,让“老物件”现代化,“老技艺”时尚化,“老传统”重放时代光辉,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推动江海文化发展紧跟时代,形成江海文化的独特风格,不断丰富南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品质和内涵。

(作者系原中共南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戴群英

猜你喜欢
江海南通文化
积跬步以致千里 积小流以成江海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羊走丢了
谁远谁近?
展览纪录
明确关系式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