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的意义

2016-03-04 10:38郑局廷
小说林 2016年2期
关键词:坚守乡镇干部定力

郑局廷

我在乡镇摸爬滚打多年,尤其是在镇长、书记岗位上工作十几年,对乡镇情况比较熟悉。虽然已调进城区在市直部门工作,但是对乡镇的那份亲切感依然强烈,对乡镇及乡镇干部依旧关注如初。我工作过三个乡镇,而今到那儿去检查调研工作,有的已经是物是人非,原来搭班子共事的班子成员几乎全部调走,连机关干部也没剩几个认识的。现今的乡镇,在一个岗位,多则四五年,少则两三年,变动频繁,挪动很快,自觉不自觉地让大家养成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心理,缺少了那种潜心静气、持之以恒的坚守。“两年不提拔,就会有想法”、“三年不进步,就找组织部”、“四年不调动,到处去活动”,大家总结出来的俗话正是乡镇干部现状的真实写照。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工作十年左右,在一个岗位不工作三至五年,情况都未熟悉,怎么能够把这个地方搞好?哪有时间把这个地方搞好?一心只考虑调动、升迁,哪来心思把这个地方搞好?更有甚者,有的乡镇主职领导,明知在一个地方只是“歇脚”“过渡”,混混时日罢了,但他们为了所谓的政绩,不惜劳民伤财瞎折腾,为了所谓的发展竭泽而渔寅吃卯粮,留下一堆债务由后任还,留下乱摊子归后任去收拾,反正自己干几年拍屁股走人,后边的事与自己无关。如此下去,对乡镇干部的成长极为不利,让乡镇的发展更是受到致命影响。

为此,我酝酿已久,构思了中篇小说《顶包》,塑造了赵启明这个形象。赵启明从县里下派,做了十多年镇长。他勤恳、能干、善良、正派,敢负责,有担当,具备了一个优秀乡镇干部的必备素质。其实,我们从赵启明身上,也看出了他的“心机”。他三次“顶包”受过,三次提拔受阻,最终化茧成蝶。第一次,他是无可奈何地顶替,第二次,他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第三次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虽然经历三次磨难,但他毫无怨言。与我们有些干部在提拔升迁的关键时刻斤斤计较、畏畏缩缩相比,赵启明的确算是一个敢于担责素质过硬的好干部。但是,赵启明在第三次“顶包”前,不是没有心事,不是没有抉择,不是没有压力,作为一个在镇长岗位待了十余年的乡镇干部,面对社会的家庭的亲友的异样目光,他更渴望成为镇委书记,更要证明自己有能力有水平当上镇委书记。而当那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之时,他没有慌乱,稳健应对。他观察细微,敏锐揣度县委杜书记的心理。他审时度势,果敢坚定地作出取舍。他义无反顾,破釜沉舟地第三次代人受过,可谓把“顶包”之事做到极致。他尽情“表演”和充分展示,让县委书记不得不对他赞赏钦佩投之以特别关注。赵启明狡黠般的这股“小聪明”,这种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成就了他从镇长到副县长的华丽跨越!

赵启明的成功,起码给了我们三点启示:第一,要勇于坚守。辗转三个地方,依然是镇长职位,一干就是十年,对一般人而言,会絮絮叨叨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继而会影响工作影响与一把手的关系。有的恐怕会早就提要求调回县直部门。但赵启明无怨无悔坚持不懈,终于守得云开雾散,守得春暖花开,向社会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坚守”的价值。第二要善当配角。现今乡镇,谁都知道书记镇长之间关系微妙,不好相处,何况赵启明是服侍过几任书记的老牌镇长。如何做好副职当好配角,赵启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做二号就要说二号该说的话,做二号该做的事”,“来了矛盾得挡,来了荣誉得让,来了危险得上,来了问题得扛”。所以,赵启明和三任书记关系处得和睦融洽亲如弟兄。这也是他赢得尊重赢得口碑赢得更高职位的原因。第三,要有识人伯乐。赵启明三次“顶包”受过,受尽委屈,极尽辛酸,在有的地方,你顶就顶了,没人会理会你,组织也不会赏识你。但赵启明碰到了一个识才的伯乐——县委杜书记。杜书记格外看重能在某个地方某个岗位坚守下来的干部,他改革用人导向,大胆启用赵启明这种“坚守”型的干部,对于乡镇强基固本稳定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杜书记的做法,让“坚守”型的乡镇干部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

习总书记一再强调,党政干部要有“定力”。所谓“定力”,除了政治坚定,作风坚实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岗位坚守。其实,“坚守”是集胸襟、勇气和韧性于一身的政治素养,更是一名干部难能可贵的政治品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但愿“顶包”能带给我们乡镇干部这方面的启迪和教益。

猜你喜欢
坚守乡镇干部定力
言论
最硬核“创新之城”在疫情应对中彰显定力与温度
乡镇干部
定力在心安如山
请您抽空盖个章!
冬·发心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嫩江县全面整治乡镇干部“走读”问题
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