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情说理,以理动情——《陈情表》与《边城》人物之比较

2016-03-04 04:36李南施
新课程(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陈情表李密祖孙

李南施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因情说理,以理动情——《陈情表》与《边城》人物之比较

李南施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三中学)

语文教学承担着情感教育的作用。对于文本的情感解读,除了感性领悟,理性思考也不可或缺。通过《陈情表》与《边城》中人物的身世以及所处的社会背景等方面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文本情感的理解,情理结合,提高课堂有效性。

情感教育;人物比较;情理结合;高效课堂

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之一,这一地位显著说明语文教学必须承担起情感教育的重任。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懂得因情说理,以理动情,情理结合。

晋初散文家李密的代表作《陈情表》以其真情感动千年,亦获得苏轼“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的肯定。当然,满堂涕泣并不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效果,但如何能在教学中将“情”真正传递给学生,感知传统文化中情的真谛,值得深思。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以《边城》中人物去比较之理,来感知真情。

一、同身世,共命运

《陈情表》一文旨在陈情,向晋帝陈述拒官理由,表达情真意切的孝义。文章开篇便集中表现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深情。自小父亲离世,母亲改嫁,加之体弱多病,成长历程中李密伶仃孤苦;祖母无儿无媳,五十二岁开始独自抚养李密,而且“夙婴疾病”。这段身世描写得凄楚哀婉,但在教学中学生几乎无法入境,走进作者内心,情感的体验自然免不了生硬强加。

同样写到祖孙相依为命内容的课文,也出现在同一本教材里——《边城》。沈从文笔下的主人公翠翠从小双亲离世,与外祖父(小说中称“爷爷”)共同生活。

两篇课文虽然文体不同、语言形式不同,但只要选择合适的比较角度,仍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其中的主要人物关系并不复杂,祖孙两代,相依为命,情深恩重。祖母刘氏带着病身抚养身体羸弱的孙儿;李密因“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晋书·李密传》)。爷爷因女儿婚姻的遗憾,尤其担心孙女的婚姻,时刻顾念孙女的感受;翠翠在河边等候爷爷,寸步不离,笃定爷爷会来和她一同回家。祖孙间的情谊在文中表达得含蓄又实际,深沉又真挚。这里的亲情不需要宣扬,不追求轰烈,而是在一举一动中汩汩流淌。

极其相似的人物关系和生活经历,使学生对这份祖孙之情的实际感知更加直接、具体、理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求同存异,就可以有的放矢了。

二、异环境,迥遭遇

仅仅建立思维联系明显不足,求同存异方能凸显“真谛”。同为祖辈,抚养儿孙皆属不易,艰难的程度可从外部环境的差异比较得知。外部环境主要从经济条件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入手。

翠翠的爷爷靠摆渡为生,虽收入微薄,但乡村生活质朴,基本自给自足。而且茶峒村民淳朴和谐,互助友爱,给予这对祖孙真挚的关爱。如文中第六部分所述,老船夫与卖皮纸的过渡人因多给的船钱有所争执,这里没有争吵时的怨怼,而是充满了诸如“俨然生气似的”“笑眯眯的”“笑着说”“都笑着”“搓着两手笑着说”“于是全笑着走了”这些和谐的善语,最后爷爷还“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以一把烟叶换得一枚铜子。”陌生路人间的交往可以见证人情冷暖。

祖母刘氏的经济来源虽未有交代,但古代女子抛头露面、外出工作的情况是极其少见的,加之年老多病,这就更增加了生活之艰辛。“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亲友相助也无从谈起。文中唯一提及的亲属就是那个“夺母志”的舅舅了。娘亲舅大,无论是出于无奈,还是市侩,总之在那个社会,一切都是现实的。人教版教材必修二中课文《孔雀东南飞》亦有类似的表述:“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出嫁后遭遇不幸的女子,非但得不到娘家的安慰、支持,反而遭受厌烦、鄙弃、逼迫等一系列的冷遇。亲属家人间的感情可以验证世间炎凉。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人际交往,都给李密与祖母本就清苦的生活增添了困窘。由此,“陈孝情”的主旨也就顺理成章,以至晋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晋书·李密传》)。比较过后,学生对李密祖孙间恩情的感受自然水到渠成。虽然比较阅读属于理性思考,但通过这种立体构建,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得以加深,认同感更强。

没有经过理性思考的情感是肤浅的、苍白的;而经过理性沉淀的情感则是深沉的、厚重的。理性和情感并非矛盾体,而是辩证统一的,教学中就不应将两者割裂,两者不可偏废。

著名语文教育家李镇西说:“教育燃烧着激情,也燃烧着思想。教育本身就是最具创造性的精神活动,因而教育者充满理想主义激情的人文情怀和独具个性的思想之光,理所当然地应该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情感教育正是文学功能的体现,更是语文素养的载体。通过理性的比较,不仅不会割裂情感,反而可以纵贯人文关怀,横探情感基因。理性教育可以弥补情感教育的缺陷,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的目的。

[1]张海明.李密《陈情表》别解[J].求是学刊,2009(5).

[2]刘洪涛.《边城》:牧歌与中国形集[J].文学评论,2002(1).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陈情表李密祖孙
绘就最美孝善的鄢陵画卷
祖孙情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亲情祖孙
祖孙博弈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你来帮帮我
祖孙接力学雷锋
李密的死结与瓦岗寨的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