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2016-03-04 23:45
关键词: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李 蕊

(1.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榜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李蕊1,2

(1.信阳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摘要:榜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形式。榜样的载体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榜样选树,承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榜样宣传,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榜样学习,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榜样的上述作用,既需要提升榜样自身的影响力,也需要增强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成、传播和践行等各个环节的契合与互动。

关键词: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大战略问题。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并初步提出了“三个倡导”的基本框架;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明确了“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随后,习近平又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以及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各地考察等多个场合,对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文艺工作者等群体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确要求。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一定的载体,而榜样无疑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试图研究的正是榜样何以成为载体、榜样载体的作用以及榜样载体作用何以充分发挥等问题。

一、榜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就学界研究和现实实践的总体情况来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形式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文化文艺载体,包括电视、电影、戏曲、文学等文艺作品和文艺表现形式,它们是承载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直观生动、最容易打动人心的载体形式;二是国民教育载体,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和环节,它们是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覆盖面的主要载体和主要阵地;三是舆论宣传载体,既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传播载体,也包括目前受众不断扩大、影响日益加深的互联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兴的以自主性、交互性等为特征的新媒体,它们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四是实践活动载体,既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等宏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礼仪礼节等各种道德实践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它们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落实落细落小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五是制度机制载体,既包括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宏观的国家基本制度,也包括与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价值目标紧密相关的中层社会治理制度,还包括和公民个人生活紧密相关的诚信、孝道、礼仪等微观制度,这些制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柔性引导上升为刚性制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除上述载体形式之外,还有一种载体形式必须给予高度关注,这就是榜样典型载体。首先,从榜样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列宁曾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班杜拉也说“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1] 63。与其他德育方法相比,榜样由于具有形象鲜明、生动可感、具体可学的特点和优势,自古以来就被广泛运用于道德教育领域,成为激励人、引导人的重要资源。其次,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在其成长发展的各个阶段,非常注重以典型榜样的正面力量来引领社会和时代发展,塑造了一批批引领时代主流价值方向的榜样形象,例如:革命战争时期夏明翰、刘胡兰、董存瑞等舍生忘死的榜样形象;新中国成立初期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公而忘私的榜样形象;改革开放以来张海迪、孔繁森、李素丽等进取奉献的榜样形象;等等。这些榜样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核和各个时代精神特征的生动载体,承载、表达并传递着各个时期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再次,从当前现实来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仍然高度重视榜样引领的重要作用。2013年8月习近平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发表“8.19”重要讲话,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榜样引领无疑是对“正面宣传”方针的准确诠释,2013年12月出台的《意见》再次重申了这一方针,并明确提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要“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要“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意见。

二、榜样载体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榜样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榜样的选树、宣传和学习等环节中,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榜样选树,培育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榜样的理解有两种倾向:一种是把榜样理解为外在的人物形象或事迹行为,如《辞海》把“榜样”解释为“在各个历史时期内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或最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又称先进典型”[2]999;另一种是把榜样界定为内在的精神风范或人格范式,如有学者指出榜样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某种道德标准和价值精神的集中体现,是……能够对他人产生激励、示范和教化作用的人格范式”[3]26-27。事实上,榜样是二者的统一,其不仅仅是外在的人物形象或事迹行为,更是蕴含其中的人格范式和价值精神。

从这个角度出发,特定的榜样其实就是特定的价值符号,社会选拔和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实际上就是在培育和倡导什么样的价值观念。比如:革命战争时期的夏明翰、刘胡兰、董存瑞等榜样形象,承载的是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价值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榜样形象,承载的是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张海迪、孔繁森、李素丽等榜样形象,承载的是进取奉献的新时期价值观;等等。而在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仍然需要选树与之要求相符的榜样形象,用生动可感的榜样形象来承载社会价值观念的诉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选树”不仅仅是要选拔生成新的榜样形象,还包括对传统榜样形象在当下的时代精神挖掘和再生成。

(二)通过榜样宣传,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理论层面的培育和提炼;二是观念层面的传播和认同;三是行为层面的落实和践行。在这三个环节中,理论上的培育和提炼只是个前提,而现实中最关键和最困难的则是第二个环节,即如何把这些价值观念和要求传递给大众,使其内化于人心取得大众的认同。在这个弘扬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中,榜样又具有其他载体所没有的独特作用。

榜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通过榜样的宣传过程实现的。具体来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榜样被推选出来之后,宣传教育部门或大众媒体以一定的方式(如榜样事迹报告会、榜样人物推介会、榜样传记或文学作品等),广泛宣传和报道榜样的动人事迹,同时把榜样事迹背后的内在精神和人格范式传达给受众,使受众在了解榜样人物及其事迹的同时,深刻感知和体悟其精神内涵,并通过公众对榜样精神风范的感悟认同,达到潜移默化地接受榜样精神背后价值内涵的效果。简单来说,榜样宣传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认同的路径是:了解榜样事迹——感悟榜样精神——认同榜样形象——接受榜样的价值内涵。

(三)通过榜样学习,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前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实践环节中,传播认同是最关键和最困难的环节,而行为层面的落实践行则是最根本的环节,换句话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从理论层面和情感层面走向大众的行为层面,达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榜样的最大作用不在于让人“感动”和“心动”,而是要让人“行动”起来,因此榜样在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仍然大有可为。

榜样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是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过程实现的。具体来说,榜样为人们树立了学习标杆,引领了行为方向,通过榜样的选树宣传环节,公众对榜样的事迹和精神已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接下来要引导公众结合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在实践中自觉学习榜样的精神。而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榜样身上所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被潜移默化地落实到实践中去。尤其是对于个人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而言,榜样引导更为有效,例如:通过学习为国牺牲或为国争光的英雄模范,可以引导人们践行“爱国”的价值观;通过学习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的先进典型,可以引导人们践行“敬业”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道德楷模,可以引导人们践行“诚信”“友善”的价值观;等等。

三、榜样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

虽然榜样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形式,具有上述载体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制约因素的存在,现实中上述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仔细分析,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前的榜样已经不再像往日那样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而是面临着公众对其疏离、质疑甚至消解等突出问题,而一旦公众不再发自内心认同榜样的话,自然也无法认同榜样身上承载和表达的价值观念;二是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在的精神导向和外在的生成传播学习等环节上还存在着契合和互动不够的情况,而一旦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脱节甚至相违背的话,自然也无法发挥榜样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载体作用了。基于这两大因素,充分发挥榜样载体的作用,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立足榜样自身,提升榜样的认同度和影响力

当前榜样之所以面临着公众对其疏离甚至质疑等突出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榜样教育原有的不足在新的时代环境中更加凸显,榜样教育原有模式与社会变迁下人们的需求和现实之间形成了突出矛盾,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两者之间的矛盾入手,提升榜样的公众认同度和影响力。

首先,针对社会成员更加复杂多元的价值诉求,榜样选树要更加多样丰富。就中国共产党榜样教育的历史来看,虽然各个时期树立的榜样人物众多,形象也非常丰富,但是这些看似丰富的榜样人物在类型上基本上同属一类,即都是“政治主导型”或“道德引领型”的榜样,缺乏富于个性色彩、适应不同文化群体的榜样类型。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人们的价值诉求更加丰富多元,除了有对主流价值文化的融入需求之外,还有一些不同层次的亚文化需求,如青少年群体对于偶像亚文化的追捧、底层大众对于草根文化的热衷等,社会群体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势必呼唤相应的典型人物或榜样代表。

其次,针对社会成员更加现实化的精神世界,榜样宣传要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公众对于榜样的认知,一方面来自榜样自身的事迹行为和精神展现,另一方面与榜样的宣传息息相关,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榜样宣传起着对榜样再次塑造的重要作用。以往我们在宣传榜样时唯恐榜样形象不够高大完美,因此多采用宏观勾勒的手法,刻意突出榜样高于常人的亮点,而较少采用细节描摹的手法,有意无意地弱化了榜样作为常人的平凡之处。这样塑造出来的榜样形象,自然是完美无缺的,但也脱离现实、不接地气,既难以让人信服,也难以让人模仿学习。因此,在人们精神世界更加现实化的今天,榜样的塑造要祛除“神性化”的弊端,朝着更加真实和人性化的方向努力。

再次,针对社会成员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榜样学习要更加注重实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在物质利益追求上表现得更加务实的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却表现得较为浮躁,这种社会心态体现在榜样学习中,就表现为榜样学习的形式化、表面化甚至是功利化等现象,例如:把榜样学习当任务,“雷锋叔叔有户口、三月里来四月走”;视榜样学习如作秀,“人前认真表演、人后依然我行我素”;等等。针对这些现象,今后在榜样学习中应该更加注重实质而非形式,具体来说,首先要通过学习榜样的事迹,引领人们深刻体悟榜样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引导人们结合各自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去践行榜样精神,生活实践不同,其学习榜样的行为表现未必能完全一致。

(二)着眼两者结合,增强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与互动

充分发挥榜样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除了创新榜样教育模式,提升榜样自身的影响力之外,还需要加强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和互动。

首先,榜样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实现两者在内在精神实质上的契合。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榜样为载体,榜样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另一方面,榜样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规范榜样的价值导向,促进榜样认同。应该说,当前的大多数榜样形象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但也有一些新生的榜样类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那么符合,如伴随功利主义、娱乐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潮形成的娱乐化和功利化榜样等,他们身上体现的多是高度竞争社会里人们渴望一朝成名、一夜暴富的肤浅价值观,与强调民族美德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去甚远,这样的榜样自然是不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榜样“多样丰富”与“一元主导”之间的尺度:一方面,针对不同群体多样化的价值需求,需要选树多元的榜样类型;另一方面,榜样类型无论如何多元,榜样形象无论如何丰富,都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要求,都要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尺度,都要弘扬社会正能量,这是一个不能突破的底线。

其次,榜样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加强两者在外在实践环节上的互动。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榜样选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环节的互动。要通过选树那些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相融合、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中国特征与世界共性共依存的榜样形象,承载和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期望与诉求。二是加强榜样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环节的互动。要适应当前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变化,在创新两者各自宣传模式的同时,把两者的宣传结合起来:宣传榜样时不仅宣传其形象事迹,而且要宣传其内在精神实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仅注重理念的解读宣讲,而且要注重通过生动鲜活的榜样形象来潜移默化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三是加强榜样学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环节的互动。要针对当前部分社会成员价值观混乱和美丑不分的现象,善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人们知耻尚荣、崇敬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加强两者学习践行的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榜样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的法律规定”[4]等途径,保障两者学习践行的顺利推进。

总之,在当前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榜样是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形式。我们要通过创新榜样教育模式、提升榜样自身影响力以及加强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内在精神实质和外在实践环节的契合互动等途径,充分发挥榜样在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载体作用,实现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向提升。

参考文献:

[1][美]A.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上册)[M]. 林 颖,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征农,陈至立.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3]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4]门献敏.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取向[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6):6-9.

(责任编辑:蔡宇宏)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0964(2016)02-0001-04

作者简介:李蕊(1980—),女,河南唐河人,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青年项目获得者,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意识形态建设与传播问题。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CKS02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C710020)

收稿日期:2016-01-28

·专题论坛:榜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编者按:自古以来,榜样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不仅对于个体有着导向、激励、示范、矫正等功能,而且对于社会也有着引领主流价值观念、促进政治文化发展等重要功能。在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榜样仍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形式,研究榜样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既有助于拓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的认识,也有助于在实践层面提升榜样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并最终推动两者的互动提升。

本专栏特选取了由我校青年学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榜样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机制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当前的榜样疏离困境与榜样认同提升路径研究”的几篇阶段性研究论文,分期发表以飨读者。

猜你喜欢
榜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以创新为抓手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