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益基
办好特殊教育推进教育公平
●程益基
为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年伊始,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明确要求普通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等都要根据残疾学生的残疾类型、残疾程度和特殊需要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加适合其学习、康复、发展的教育环境。这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整体顶层设计迈出的又一步。
特殊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央累计投入近72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1182所特教学校;中央特教专项补助经费也从每年1500万元提高到4.1亿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平均2000元提高到5000元以上,相当于普通学校的6倍多。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00所,比上年增加67所;特殊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4.81万人。全国共招收特殊教育学生7.07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在校生39.49万人,比上年增加2.68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招收的学生3.80万人,在校生20.91万人,分别占特殊教育招生总数和在校生总数的53.78%和52.94%。
从 《关于进一步加快残疾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到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再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等,国家密集制定和出台了多个特殊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全面推进和深化特殊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然而,特殊教育仍是当前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存在着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一些地区仍将特殊教育定位为公益慈善事业,未能从残疾人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从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深刻认识、切实推进。自闭症、脑瘫以及多重残疾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有待改善。随班就读总体呈萎缩态势,其质量堪忧,成为推进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如何办“好”?最根本的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特殊教育重点工作明确为:普及残疾儿童义务教育,落实好“一人一案”,实现零拒绝、全覆盖;加大投入,实现残疾学生义务教育和高中段12年免费教育,继续增加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完善资助体系;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建立健全特殊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全学科新教材。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围绕努力办好特殊教育这一目标,教育部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一是全面完成《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研究制定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二是提高特教经费保障水平,2016年实现生均6000元以上目标,继续实施改善特教办学条件项目,提高各学段残疾学生资助水平,探索建立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制度。三是全面推进特教新教材编写。
(作者为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主任)
全国从事特教事业的同仁,务必抓住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不断突破难点和瓶颈,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