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

2016-03-04 17:29宗利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25期
关键词:长方体生活数学

宗利英

(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学区东托小学 河北灵寿 050500)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

宗利英

(河北省灵寿县灵寿镇学区东托小学 河北灵寿 050500)

体验学习,是人最基本的学习形式,是指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加上当前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生活经验贫乏,而这种生活经验又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

体验学习 实践 小学数学

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要尊重、帮助残疾人,这是间接学习;而让学生坐在轮椅上像残疾人那样驱车爬坡,这便是体验学习。正因如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

一、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提供感性认识。

如:教学“利息”这一内容之前,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存钱活动,学生在存钱时与银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有关储蓄的知识,如储蓄的种类,储蓄连续几次降息的原因,为什么要用实名制,以及国家收取利息税的原因等知识。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上课时思路打开了,非常投入、热情很高,学习起来轻松多了,特别是有关计算利息的题目,由于有了生活的体验,每次计算利息时总能结合实际把所得利息的利息税给扣除掉。

二、课中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1.提供“玩”的机会,让学生在玩耍中体验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促进人们素质个性发展的最主要途径是人们的实践活动,而“玩”正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转化成“玩耍”活动,从“玩”中体验抽象的数学知识。

如:教学行程问题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表演。让两个学生站在教室的前后两个墙脚前,准备相对而行,请另一个学生喊口令,学生说:“出发。”两个学生很快撞在一起,我立刻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叫相遇,我再让两个学生一个在前慢行,一个在后快走,做一次追及表演。命令一下,快的很快把慢的追上。我又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行走的示意图,告诉大家这就叫做追及……。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老师领他们玩,这样一玩竟不知不觉地理解了行程问题的概念和数量关系。

2.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的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我先给每组同学准备了一份材料,材料的内容是3个圆(其中两个圆一样大小)、2个长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1个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正方形的边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都与两个相同圆的周长相等)。请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在制作过程中考虑两个问题:(1)你们是如何选择材料制作的?(2)通过制作你们对圆柱的特征有什么新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汇报,最后老师结合每个小组的汇报情况一一展示制作圆柱的三种情况。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主动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让学生在充分而多样的数学体验中学会思维,形成数学观念。

3.提供“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数学,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萌发我要学数学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阐述自己坐的位置;让他们说出家里的电话号码是由哪几个数字组成的;让他们说出教室里有几扇门,几个窗户;说出自己书包里有几支笔几本书;家里有几口人,几个大人,几个小孩。他们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大胆踊跃地进行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体验到数学的存在,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就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

例如学习“比例尺”后,让学生动手画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图;学习《统计图表》后,让学生课余时间到校门口统计各年级买零食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相应措施;学习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把四个火柴盒包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大长方体,可以怎么包装?哪一种包装方案比较合理?并布置课外作业:你可以去调查一下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实际是怎样包装的,了解厂家为什么要这样包装?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让学生设法测出一块土豆的体积;还可以每天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等。在实际应用中,既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愉悦和成功,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总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这些要求,虽然有多种途径,但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乐趣,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长方体生活数学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抓不变量巧解题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