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广东实验学校(860000) 咪 咪
谈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
西藏林芝广东实验学校(860000) 咪 咪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严密性、抽象性。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学 观察 方法 态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模式转化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模式,既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没有观察,就不会有自己的发现,这在数学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把知识清清楚楚地讲给学生听,即便学生能够按部就班地得出结论,那也是一种鹦鹉学舌的本领,对学生的发展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教学“四则运算”时,我出示这样一道应用题:“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学生读题后列算式解答,不一会儿,纷纷举手。有的学生说:“72-44=28(人),28+85=113(人)。”有的学生说:“因为72+85=157(人)、157-44=113(人),所以现在有113人在滑冰。”这些解决问题的思路都是学生自己通过仔细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我没有马上把解题思路讲给学生听,而是给予学生表扬,从而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寻求新的发现。有学生说道:“先算85-44=41(人),表示增加的人数,再算72+41=113(人),就是现在的人数了。”……学生通过观察,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既掌握了算法,又理解了算理,一举两得。我认为传授数学知识,首要的目标是先向学生传授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果学生缺少或者没有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就无法真正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更无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对数学学习而言,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结论只有一个。如果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结论,教师应该给予高度的赞赏,这实际上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
听过不少公开课,我发现大部分教师都是根据单元例题不厌其烦地把解题方法教给学生,根本不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所学的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上公开课时,很多教师把准备好的答案让学生来复述,甚至课前与学生达成共识,确定这道题由谁来回答,另一道题又由谁来回答,这种表演式的授课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时,我出示算式6528+1795+472,先让学生回顾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再引出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法则。这样教学既能做到循序渐进,又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自己掌握和解决此类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观察算式,并在学生观察时提问:“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进行整数加法简便运算时,首先要注意什么?”一生回答:“相互组合的几个数字的和必须等于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我追问:“那么,看看这个算式里有没有如你们所说的整十、整百、整千或整万的数?”学生回答:“有,即6528+472=7000、7000+1795=8795。”接着,我通过电脑出示65.28+17.95+4.72的算式,让学生先不做题,而是仔细观察算式,得出答案后先不说出来,巡视中我惊讶地发现有不少学生掌握了方法。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意想不到的收获未必成为学生自己的发现。
认真,是做好每件事的前提,否则就会一事无成、一无所获。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题目,灵活地掌握做题的方法,学会与同学交流。但学生毕竟年龄小,自制力远不及成年人,做题时难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采取一种自认为比较好的方法予以解决:先让全班学生做题,然后让做对的学生来讲解,再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在这种要求下会有所改变,那些不专注的学生也渐渐地改掉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端正了学习态度。
总之,每个科目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当然,每个教师都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这些方法适合于自己和学生,也不失为好的授课法。
(特约编辑 木 清)
G623.5
A
1007-9068(2016)3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