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市织里镇轧村小学(313031) 全芳芳
口算错误原因分析及解决策略
浙江湖州市织里镇轧村小学(313031) 全芳芳
低年级口算教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找出学生口算“马虎”的真正原因,通过探究强化算理教学、灵活训练思维、变化训练形式、培养良好习惯等途径,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结实的基础。
低年级口算错误原因解决策略
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通常学生口算“马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能在一定时间内改正吗?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通过诊断分析发现,学生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情况大致如下:1.算理的掌握不扎实;2.心理方面的因素;3.书写习惯方面。弄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可以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克服类似的错误。
数学学习要经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只有理解算理,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理解到抽象算法的过程。
如教学“18+5=”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边摆边说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计算,并在小组交流中解释算理和算法。接着,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出“先把8根小棒和5根小棒合起来,满十就把10根捆起来,1个十加1个十是2个十,还多出3根,所以18+5=23。”的过程,把动手操作与形象思维同步再现,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引导学生把多媒体展现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这时,教师不要立即进行抽象的算法演练,而是继续让学生通过“圈一圈再计算”的半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计算,再次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帮助学生逐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学生在充分体验由算理直观化到算法抽象性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后,总结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计算法则,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比较进一步把握算法的本质,通过求异分清容易相混的知识点。如进位和不进位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等。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作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组:
2+3=8×4=54÷9=56+18=38-20=27+4=
2×3=8÷4=45÷9=56-18=38-2=27+40=
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地识别、区分相类似的数字和符号,教师平时应强调多读题,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才下笔解题,使学生克服看错题的习惯。读和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读更能让学生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低年级学生一般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小学阶段是他们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要使口算能力提高,还要在口算中教会学生逆向思维,既能让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灵活的思维能力,又能促进口算能力。
由于口算教学跟解决问题教学不一样,它没有生动的情境,形式比较枯燥单一,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重复机械地训练,就会使学生乏味,也容易疲劳和厌倦,不能激发兴趣。所以在口算练习时,可以让形式多样化,如对口令、夺红旗、开小火车等游戏,以及口算竞赛、抢答等活动都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办法。
如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每组八道题,每组出8个人参赛,由教师发令同时开始,每组第一个学生算完第一道,才允许第二个学生接着算下一道,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对,就奖励哪组优胜小红旗。这种训练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时团队意识也很强烈,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要通过长期实践和有目的、有安排的训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看清题目、仔细计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能力。在口算练习中可以逐步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巧。
综上所述,加强低年级口算能力的训练,是小学教师长期、仔细且十分重要的工作,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科学、合理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思维机制和数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熟能生巧,也才能真正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责编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