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坚持问题导向 强化教育科研
王建华/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如何让教育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王建华
近年来,基础教育所取得的成就,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教育综合改革的纵深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发展进入了关键期,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大,可概括为“三高、三弱、三更”。“三高”主要表现为教师呼声高,家长要求高,社会期待高;“三弱”,指农村教育弱、治理结构弱、内涵发展弱;“三更”,指变化更迅速,任务更艰巨,改革更复杂。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认为,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教育科研尤为重要。多年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已充分证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地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得益于我们拥有比较完善的教研体系和完备的教研制度。教育科研院所(室)在普遍提高教育质量、教师专业水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特色和“秘密武器”。
目前,教育科研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教育科研和教育现代化是今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等耳熟能详的词早已为我们所熟知。然而,近年来,我们的教育科研出现了一些功利现象——“为了教研而教研”,有的是为了评职称而教研,有的是为了获得利益、奖励而教研,这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形象。新的常态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如何让教育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第一生产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来,国家强调要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根本大计,牢牢把握教育公平、内涵发展、多样化发展这一根本途径,牢牢把握教育体制改革这一根本动力,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同时,强调要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导向,把解决热点问题作为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针对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我认为,基础教育在义务教育高度普及、高中毛入学率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将面临促进公平、内涵发展、多样化发展的形势。这种形势将倒逼我们的工作必须实施五大转型:第一,在教育价值追求上,从过度追求功利价值,转向更加追求教育对“人”本身的价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第二,在教育质量评价上,要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多样的综合评价;第三,在学生培养模式上,要从标准化、同质化教育,转向注重需求导向的个性化培养;第四,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要从强调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转向注重专业素养和教育境界;第五,在教育资源方式上,要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转向更加强调思想和专业的引领。面对新形势,我们应立足新的起点,再创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新优势,必须以理性抓住“历史机遇”,以智慧破解“现实问题”,在适应转型、自觉转型、主动转型的道路上,尽职尽责,追求“不一样的精彩”。
(一)明确职责
教科研院所的职责,一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做好服务,二是为基层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质量提升做好服务。教科研工作者,要围绕自身职责进一步理顺教育科研体制,密切与师训、电教、装备等方面的合作,加速教科研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创设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二)依法教研
依法教研、精细治学是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何依法教研?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即以良好的法治意识指导教研。教研队伍应审时度势,率先依法履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也明确提出:“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和教育研究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试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校长、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年)》第二十二章(68条)明确指出: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鼓励和支持教育科研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因此,我们的教科研机构,首要的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三)强化教研意识
在教科研工作中,我们必须增强自觉性,强化三个意识。一是创新意识。教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我们要加强教育科学发展趋势的研究,探索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新规律,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有所超越和突破。二是特色意识。特色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要抓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主动探索和研究,努力形成区域性的研究特色。三是精品意识。我们要敢于追求质量、追求精品、追求效果,把各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做实、做细,做出特色。
(四)推进教研工作机制和方式转型
创新教科研工作机制和方式是不断提高教研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保证。第一,要立足于整体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对教研工作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研究设立区域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建立课程改革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大局意识和质量意识。第二,要积极与高校、科研院所、教师培训机构、电教及中小学校等部门建立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第三,要坚持基于需求驱动和问题导向开展教研工作,建立教研人员与一线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开展活动机制,建立校本教研、联片教研、区域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优势互补机制,不断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具体而言,在方式方法上要“四结合,四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更注重实践研究;“套餐(规划规定研究课题)”与“自助餐(及时发现和教育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更注重“自助餐”;专职教研员与兼职教研员结合,更应注重指导兼职教研员加强教学研究;常规研究(静态、相对固定)与动态研究(变化的、新的政策等)结合,更注重动态研究。
今后一个时期,教研部门要围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和综合改革的主题,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与核心环节,强化研究、参谋、指导、服务职能,准确定位,整合资源,进一步拓宽研究广度,增加研究深度,增强研究力度,不断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
(一)加强课程育人的研究与指导,提高课程育人水平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育人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教研部门要研究如何通过课程实现育人目标,包括目标操作体系、运作方式、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在实施的内容、途径、方法以及培养目标上开展有价值的实践研究。一要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法治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二要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整体统筹各学段各学科各环节,促进育人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有机衔接。三要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充分挖掘各门学科综合育人的价值,发挥各学科的综合育人功能。四要探索学校与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的研究,并研究指导学校和教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加强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指导,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课程建设是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核心载体,教科研部门要加强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指导。一要指导学校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方案,开展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的实践研究,制订合理、科学、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还要注重对学校课程制度体系建设的指导。二要研究指导学校进行课程深度整合。一方面,要研究指导学校开展各门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纵向整合,促进依次递进、有序过渡;另一方面,要研究学校开展各门课程间的横向整合,破除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之间以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相互疏离的不足。三要面对学校、教师的多元需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推动教学提质增效
课堂教学是课程育人的主渠道。课程育人是否落实,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效益。一要指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将其全面落实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二要指导教师切实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特点研究,指导教师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学习方式。三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面临的新挑战,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指导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四要对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挑战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策略,积极指导高中学校调整课堂教学组织方式,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五要重视学与教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实践研究。
(四)加强考试评价的研究与指导,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考试评价是一项高度专业的工作,要不断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发挥考试评价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今后一个时期,教研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结合实际,开展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研究,不断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指导中小学校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二是开展基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阅卷研究和题库建设研究,不断增强命题阅卷及题库建设的科学性与专业性。三是加强对学业水平考试、高考结果的研究与分析,积极发挥考试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与指导作用。四是积极研究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实施程序和结果使用办法,指导学校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五是加强教学评价标准、策略、方式和方法的研究,引导学校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逐步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分析的教学诊断、反馈和指导系统。六是通过评价,就如何提高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水平,提出具有价值的改革新思路。
(五)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在课程实施中,普遍存在着优质课程资源分布不均、整体缺乏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研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在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等领域的研究优势,整合一线优秀骨干教师的力量,基于教与学的需要,开发优势课程教学资源。教研部门要特别重视利用信息化途径、方法和手段,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网络平台,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扩大优质课程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课程资源的示范引领作用,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借鉴和吸收兄弟省市、县区业已取得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科研成果,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的教育差距,推动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
教育强国,教科研先行。我相信,只要我们把教科研工作做细、做实、做强、做出特色,就一定能把教科研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层次,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一定会有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