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尹
(广西省南宁市第二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中的历史”
韦 尹
(广西省南宁市第二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0)
历史来源于生活,活跃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日常的生活中,收集与历史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情境或问题,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让历史课堂教学活水般清清潺潺流动,让学生在历史源头活水中吸取养分,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世界,解答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 生活中的历史 课堂教学策略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
历史来源于生活,活跃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社会、贴近时代,精选具有现实感很强的“生活中的历史”来入手,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入手,使历史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时代,培养他们现实人文主义的情感素养。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历史教学大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一言堂”、“满堂灌”是普遍现象,教师讲解、概括课文要点,学生则扮演的是听众的角色。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被动地接受,抄笔记,背课文,默写知识点,如此反复。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呆板、枯燥,失去了活力,缺少了生命力,而历史是有生命的,历史即生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课堂,需要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历史课堂,这样才是鲜活的,有生命力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堂。
历史绝不是一门只存在于课本当中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生动的历史。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但它一定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而当我们把这些痕迹搬进历史课堂,成为历史教学的素材时,它将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触不可及的东西,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例如,我在上“大变革的时代”时,结合2018年是我国的改革开放40周年的纪念日子,指出改革开放使我国,使我们的家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一个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大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政策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支持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制定的一系列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措施。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商鞅变法为什么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让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秦国实现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通过古今对照引导学生得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与教学内容直接联系的社会热点引入,让教学内容和过程不再空洞,发挥了实际功效,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
新时代的学生,他们成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大数据时代,他们可以从网络、电影、电视剧、杂志、报刊等多种媒体渠道获取信息,生活中充满着多元化的信息,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特别是我们熟悉的影视作品,它不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其中更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
例如,我在讲到西汉汉武帝的时候,就会联系央视热播剧《汉武大帝》,讲到清朝康熙皇帝的时候,就会联系大型历史剧《康熙帝国》,还包括《大秦帝国》、《贞观之治》、《雍正王朝》等历史正剧里,更多地尊重历史事实,戏说的成分较少,而戏剧的矛盾冲突不断展现,吸引学生乐于观看。又如讲到近代史时,连续剧《走向共和》里的很多镜头非常真实地还原了那段屈辱的历史,像“甲午海战”、“签订《马关条约》”与“慈禧寿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发人深省。除了连续剧,电影更是学生生活里的常态娱乐形式,《建党伟业》里的“中共一大”、“五四运动”,《建国大业》里的“重庆谈判”、“一届政协会议”、“开国大典”,《我的1919》里的“巴黎和会”这些场景都鲜活地再现了与初中历史课本紧密相连的各个重要历史时刻,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像《圆明园》、《大国崛起》、《我在故宫修文物》等纪录片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历史资料,它们都是我的历史课堂里经常引用的历史素材。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入手,从学生感受最贴近的乡土历史入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每个地区都有一部厚重而独特的乡土历史。教师把历史教学与乡土历史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历史知识真正地与自己每天生活的家乡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乡土、了解乡土、热爱乡土。
例如,讲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可以联系广西是五大自治区之一,2018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立60周年大庆等乡土历史,立刻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在我们生活的南宁,壮乡首府,很多机关单位的门牌上都是用汉字和壮文双语书写的,人民币背面既有广西的桂林山水,也有壮文,广西的自治区主席一定是壮族人,少数民族学生高考加分政策等等这些生活中的细节都有助于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刻内涵与作用。讲到戊戌变法的“公车上书”时,我会提到在这次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中,广西举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当时在请愿书上签名的举人中,广西举人有99名,是人数最多的省份,充分体现了广西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向前辈学习,勇挑重担。在讲到改革开放的“国有企业改革”时,做为一名柳州人,我会用广西柳州的“五菱汽车厂”举例,用我生活中的例子,讲解改革是如何将原来名不见经传的“柳州拖拉机厂”变成了今天出产全球神车“五菱宏光”的国际大厂。在讲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会给学生讲述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广西籍将领的成长故事,用他们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情感,我还曾带领学生去过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真实地去探访我们生活中的乡土历史,触摸那些还在跳动的历史血液。
总之,把生活中的历史事实浓缩成具体的案例走进课堂教学之中,把历史课堂与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形成一个师生合作,共同神游于过去、现在、未来的美妙的教学境界,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能力的充分发展的教学效果。在当今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强调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中,要改进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就需要历史课堂向社会、向生活中延伸,去探寻更多生活中的历史,把冷冰冰的历史记载与有温度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生活与历史应该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