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莉发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四川南充 637000)
谈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
陆莉发
(四川省南充龙门中学 四川南充 637000)
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多元化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利,而作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课堂高效教学”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探讨了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重要意义,并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了高中化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 高中化学 高效教学
课堂高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特定的课堂范畴,在特定的时间范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1]
新课程、新教材为高中化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生机,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但无论怎么变革,最后还是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那么课程改革的目标就会落空,素质教育也就得不到实施和推广。可见,高效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基础,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研究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2]
教学实践中,备课往往被曲解成备教案,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绝大多数教师将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上,将80%的精力用在写教案上,殊不知没有高效的课前准备,就没有高效的课堂实施,也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师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中之重,每个教师不仅要善于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更要学会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不仅要用好现有的课本,更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该肯定的敢于肯定,该否定的敢于否定,才会有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教学。如果在钻研教材时,缺少了广度,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没有拓展,没有延伸,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中吸取的信息量不足。鉴于此,高效备课不仅需要教师不断“充电”,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高效的备课方式。教育家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是在提醒化学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对教材的理解全盘托给学生,更要善于总结和创新,开辟出一条“备而能用,有利于教,有利于学”的高效备课之路,让教师得以成长,让学生得以受益。
“课堂既要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要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课堂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感受,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幸福感。”如何在课堂使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与教师同步,关键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分散教学重点、难点知识,以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的有效时间增多。建立融洽的学习氛围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控,科学合理导向,使气氛重新回到融洽状态,否则在课堂提问时内向而有主见的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独到的观点,就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最终使课堂学习变得极为被动。所以,教育教学中融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时间,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泰勒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有专家指出:“考查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以学论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呈现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成状态等。以此标准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改变教师“只见教材、教案,不见学生”的倾向。
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育手段。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如何提高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运用水平,关注课堂评价细节,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因此,教师评价语言中要尽可能多一些赏识和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有被认可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当然,教师评价语言的激励性也要适当有度,只有客观的、恰到好处的表扬鼓励才显得可贵,才能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学习内在的、长久不竭的动力。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化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么多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演示实验,还要鼓励学生动手做实验,利用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品质。[3]
教师开展反思性评价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早就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一个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课堂反思不仅要求教师从技术角度思考、质疑和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校正其不恰当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所以,教师本人要进行及时反思、总结和提高,再通过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互评和交流,以达到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提高的目的。
[1]吴永军.新课程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戚业国.课堂管理与沟通[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有效教学丛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