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2016-03-03 13:22:58杨艳红
关键词:主体教师教学

杨艳红

(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吉林松原 138000)

读懂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杨艳红

(松原市宁江区第六中学 吉林松原 138000)

结实的大锁牢牢地挂在大门上,斧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它砸开。这时,一把钥匙钻进锁孔,它瘦小的身躯只轻轻一转,大锁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斧头很不解地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说:“因为我读懂了它的心。”读后我不禁想到我们的教学,我们的教学是那把打开孩子心锁的钥匙,还是那把只有蛮力的铁斧?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向我们明确的提出了读懂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立于主体地位,因为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只是靠教师的传授,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读懂学生,就需要走进学生心里,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等。

一、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体看现在的学生表现出好强(比赛做题)、好奇、好问。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学生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追求个性发展,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2.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心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入学以后,由于在学习上,向他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问题,促使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种过渡,是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效益发挥到最大水准。

3.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是 “一张白纸”。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又是千差万别的,这些生活经验与他们的年龄、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成尚荣提到的:“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孩子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孩子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课堂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正确地引导、发掘和利用。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1.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接收和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教育观就是要纠正这一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南风效应: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猛烈的刮,行人却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的拂动,人们却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同样如此,老师一味的批评,会发现学生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3.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功不仅能让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而且更能学生体验到欢乐与喜悦,坚定“我能行”的信念,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避免遭受过多的失败而产生消极厌学心理。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学习。这样就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阻碍了学生去独立性思考、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形成。虽然示范是基本教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

5.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才是真正具有独立学习的个体,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品质,去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会学习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依据客观实际选用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的效果。

三、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保持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如例题教学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层次,寻求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所以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个能动的过程。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则是学生学习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只有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思维的兴奋点都集中在了相关问题上,才能从内心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进而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总之,在如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指引下,充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不能降低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且会向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不变,只是角色发生转变罢了。因为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不可能自然生存发生,需具备相应的条件,而这些条件要教师来创造和提供。这就需要教师主动具备更高的职业素质。

猜你喜欢
主体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南大法学(2021年3期)2021-08-13 09:22:32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