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2016-03-03 16:37:19李琴建
关键词:语感读书语言

李琴建

(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中心小学 湖南武冈 422400)

培养语感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李琴建

(湖南省武冈市龙溪镇中心小学 湖南武冈 422400)

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通过积累生活、爱好读书、反复朗读、欣赏美文等方法可以培养语感。抓住语言,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而学习语言,就要把语感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要把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语言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就要创立课堂教学新模式。

语言 语感 训练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一直处于水平相对较低、质量较差的状况。总结几年来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学生被动学习,二是过多的知识传授和理性分析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一节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

为此,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主张淡化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对课文的繁琐分析,强调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重视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对文章语言的涵泳品味;主张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积累语言材料和习得语感;在广泛阅读中提高审美趣味,价值判断,并树立语言表达的目标和范式;在口语交际和写作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生活中的积累——积累语感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从叶老的这段话中,我们也感知到:生活经验与语感积累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为每一天的生活都会留下美好、愉快的回忆。热爱生活,才会追求美好的生活。在小学生的眼中,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组织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低段重在词语的积累,简单内容的事件的描述。中段重在对事件过程的描述,且能抓住要点。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词语与生活的联系。

二、好读书——培养语感的关键

张志公先生曾说:“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他提出的救治方法,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如果说,老师是只能跟着你一阵子,支撑你一个阶段的话,那么,能够永远跟着你,永远支撑你的,就是书籍。书籍永远不会萎缩,只会增长;不会消失,只会健全。书籍是我们的大脑的延伸和扩展,是我们终身的老师。

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是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感悟作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铸造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反复读——培养语感的根本

语言感觉的培养,文学素养的形成,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都离不开一个“读”字。通过“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运用语言的妙处,即使是默读,也会“听”到声音,“看”到形象,触及到情感。

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就是重分析,轻朗读,没有领悟到“读”是语文教学最简单却又是最重要的环节。曾听过一些公开课,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反复“读”。鲁迅的“三味书屋”里,每每到先生“将头仰起”大声读书时,“我”非但没“不满”,反而“便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先生读书入迷而至于将头“拗过去,拗过去”。归有光也说最难忘那“项脊轩”里的“偃仰啸歌”。为此,我们要求每一天早读,每一堂语文课都能听到悦耳的读书声,做到眼到、口到、手到、神到。真心读书,带着饱满的情感读书,读出韵律,读出美感,读出汉语那种特殊的音乐美,吟诵出作品的精神和风采。不少学生认为,诵读使他们有了更好的语感,说话或写作时很自然地就能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句子;诵读使他们语言的神经更加敏锐,创作的欲望不时被唤起;诵读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知识,对问题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多的灵感。

四、阅读中对美的欣赏——培养语感的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材不是学习的唯一凭借,应该利用教材,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同时,学生对教材的感悟不是老师能够讲出来的,而是在语文阅读的实践中积累感悟的。

叶老提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就是强调抓住词语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是以字词为载体,让学生在语言艺术的宝库中寻幽探胜,含英咀华,通过积极的智力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去体会语言高手们怎样做到“意能称物,词能逮意”,领悟语言的神韵和妙境,养成对语言的强烈兴趣,磨砺敏锐的语感。

每个学生的良好语感不是在一朝一夕就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次的积累,达到良好的语感状态。著名的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就是这个方面的榜样。从学生的每一句话中,帮助他们实现良好的语感积累的过程。

结语

语言承载着思想、承载着情感、承载着知识、承载着文化,它是思维的外壳,又具有审美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思想,接受了情感,接受了知识,接受了文化;也就训练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因此,抓住语言,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而学习语言,就要把语感训练放在重要的地位,要把语感训练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语言知识传授结合起来,就要创立课堂教学新模式。

猜你喜欢
语感读书语言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8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54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意林(2020年12期)2020-07-03 02:48:46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们一起读书吧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