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青岛市市南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000)
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王 敏
(青岛市市南区区级机关幼儿园 山东青岛 266000)
针对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了影响学前儿心理健康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学前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科学策略
幼儿时期的心理健康不但影响一个人将来的身体健康,更与人的智力、情感发展、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密不可分。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变化和发展之中,幼儿园对幼儿不断增加的竞争要求、父母在教养过程中给孩子越来越大的紧迫感、生活节奏的加快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加剧学龄前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感和压力感。但无论媒体或教育工作者大都关注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而对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问题关注太少。为此,探讨影响在园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对策,可以为学前儿童健康成长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的依据。[1]
首先,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和办法,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计划,但在实际生活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人们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即主观上非常重视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客观上却只实现了儿童的物质条件和生理健康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切实得到推行。[2]
其次,没有形成理论体系。目前,虽然我国在儿童心理方面的理论和研究已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从事这方面理论研究的科研人员依然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国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历史很短。[3]
最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足。由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缺乏使得我们培养出的教育工作者只能停留在一个较低的理论水平,对于儿童表现出的心理现象常常不知所措,无法对儿童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校正,更无法预见儿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加以干预。
1.加强家长和学校的协作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氛围,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在家里要及时地给予表扬或是批评。家庭和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长的认同,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教育的效果才更加明显、快速和巩固。[4]
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来。学校、社会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三大环境。要想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之外,家长同样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在多个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所以,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是十分必要的。再者,孩子和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只有家长掌握心理学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进而给孩子施以健康的心理影响。
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具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并能够自觉地运用到教学中去。同时,教师自身要保持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心理会感染到周围的人,幼儿的心理很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心理存在缺陷或是不健康,就会在有意无意间把不健康的因素带给儿童,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端正对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教师的行为态度是形成健康环境的基础,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否则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就是一句空话!。少数老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会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一层灰色。
3.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环境
人的思想、行为方式和感情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由于学前儿童的年龄很小,可塑性很强,他们的心理发展非常容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幼儿园要树立良好的风气,以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境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团结互爱、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积极向上的风气能够使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幼儿园要努力创造平等、团结、互爱的气氛,对待孩子要公正,不能偏爱某一个孩子,坚决杜绝有损孩子心理健康的言行。
4.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
科学证明,能够接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性的爱的孩子,在生活中总会表现得充满自信、乐观、积极进取。例如,有些孩子上课捣乱,休息时间经常打架,这往往是家长或是老师对他的关心太少所致,孩子想通过打闹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如果老师能够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小脑袋,关心地询问一句,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动作和言行,能够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会使孩子快乐的度过一天甚至是终身难忘。因此,老师在平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一个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让孩子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5]
总之,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忽视,作为老师和家长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状态。首先,教师们应该经常向家长们介绍科学的健康教育的知识;其次,建立家长委员会,采用专题讲座、家园座谈、园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沟通与交流;最后,帮助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而具备健康教育知识、有较高人格素养的家长能为幼儿园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也更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要从外露的行为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针对其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教育,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1]林园.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6:75-76.
[2]张富洪.学前儿童的性格偏差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07:84-87.
[3]徐秋玲,谭秀媛.农村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桂林市兴安县为例[J].基础教育研究,2010,24:46-47.
[4]董晓岩.浅谈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与培养策略[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12:91+93.
[5]但菲.学前流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家庭环境分析——一项质性研究的结果[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