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研究

2016-03-03 21:1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被试同性恋者性别角色

马 箫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 陕西咸阳 401331)

大学生性别角色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研究

马 箫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务处 陕西咸阳 401331)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性别”倾向分析,以及校园“同性恋”者的生存环境现状,为大学生的人生观提出正确的引导方向。

性别角色 同性恋 态度

一、调查目的

以往的研究表明,大多同性恋者有些性别角色不清或性别角色混乱。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双性化这一性别角色与同性恋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同性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同性恋群体占总人口的4%,中国大约有3000万同性恋者,他们作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应给予足够的了解,尊重和宽容。[1]

在中国,同性恋显然不被这个古老的伦理国家所接受,大多数人对同性恋者敬而远之,并称之为“变态”,“心理畸形者”。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高度开放的活跃群体,其思想更是受到了国内外思潮的巨大影响,因此更容易接受和包容新的思想。研究大学生性别倾向状况,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以及同性恋者的校园生存状态,引导当今90后大学生正视同性恋,正确面对该人群。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是以问卷调查与访谈方式为主要方式。调查问卷由主要有性别角色及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两部分组成。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重庆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发出问卷280份,回收262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率98.1%。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参与的调查大学生中,男生119人,占总人数的46.30%,女生为133人,占总人数的51.75%。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学生为62人,占所调查人数的24.22%,大二学生为130人,占所调查人数的50.78%,大三学生为64人,占所调查人数的25%,无大四学生参与。这个跟所调查的学生大多数就读于专科类高校有关。在调查中,来自农村的学生为159人,占总人数的62.11%,来自城市的学生为97人,占总人数的37.89%。

三、调查分析

了解信息媒介方面。调查显示,大学生了解同性恋相关内容的媒介主要有网络信息,同学朋友,电视电影广播,所占比重较大,分别占总比例的78.29%,73.26%和63.57%。学校课堂所占比例最小。网络媒体现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新闻信息最主要的平台,相比之下,杂志书刊和学校课程信息宣传方面则显得力道不足。说明学校教育课程方面对性知识以及同性恋知识的普及则有所欠缺,或许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有意减少传播该此类知识。而影视作品、网络信息在此方面的内容传播相对较多,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很重。

校园生存环境方面。同性恋现象已经普通存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在大学生身边也普遍存在。调查显示,47.2%的大学生有亲朋好友公开同性恋,并且女生比男生的亲友公开的人数多。人们的观念也由保守日趋开放,普及人们的同性恋的认识,改变人们对同性恋的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公共场合看到一对同性恋亲热,只有25.97%的大学生认为正常,情到浓时谁都一样,其他被试都认为觉得恶心,讨论;虽然了解同性恋,但不了解这种行为;感到尴尬等。

社会支持方面。如果发现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同性恋,56.98%的大学生表示和往常一样,没什么差别;36.82%的被试表示关心Ta,帮助Ta克服困难,消除压力;33.33%的被试即使和往常一样,但是交往中总有点心理障碍;23.64%的被试试图帮助Ta扭转性倾向,让Ta变得“正常”;7.36%的被试把他们原本亲密的关系变成普通朋友;1.55%的被试选择当面或背后讥讽(嘲笑)Ta,厌恶,避免或不和Ta交往。如果同性恋自己或者后援的社团和组织成立,66.28%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对此不关心;10.08%的大学生表示讨厌,回避或无视此组织;10.47%的被试表示会考虑加入,但不会有什么大的作用;9.68%的被试表示很佩服组织者,并十分愿意加入。

成因方面。数据显示,大多数被试认为异性恋感情受挫、对异性失望,后天教育及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同性恋的原因,其次是认为因为先天基因决定,心理上的好奇,寻求刺激,恋母恋父情结和猎奇心理等等。很显然,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相对欠缺,对同性恋这一现象缺乏深入了解,对同性恋认识也相对欠缺。[2]

面对情感方面。面对同性友人对自己表达爱慕之情时,23.26%的学生表示委婉拒绝,转移话题,以后尽量避开此人。23.26%的被试表示理解,但是难以接受,以后只能做一般朋友,34.5%的大学生表示理解,仍然可以做好朋友,但是要避开同性恋话题。8.91%的大学生表示当场拒绝,并且以后绝不与其交往,有 3.88%的大学生表示能接受这种感情。

社会现象方面。对于我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的这一说法,42.25%的学生赞同其合法。18.99%的大学生表示不赞同,36.82%认为无所谓。

自我感情方面。发现自己喜欢上同性,被试中有33.7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做什么,以免给对方造成困扰;28.29%觉得自己有病,需要看心理医生;18.99%被试觉得自己这样不对,减少和对方接触;9.69%被试会想办法表明自己的心意。假设今天得知你最喜欢的名人是同性恋,有23.26%的被试表示理解,但觉得有些失望,1.94%的被试作为名人出柜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1.94%的被试也表示觉得非常恶心,再也不喜欢了;3.88%的被试表示好酷,不愧是我的偶像,觉得更喜欢了;6.34%的被试名人也是人,有自己的性取向并不奇怪。

总的来说,大学生群体不歧视同性恋者,基本上对同性恋的态度比较宽容,但不干涉别人的想法,对同性恋的态度是开放的。大多数学生只对同性恋者有个粗略的了解,相对片面,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仍然很缺乏。

四、建议与对策

一个人的性别角色倾向影响着一个人多方面的心理与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常常忽略性别教育问题。传统的家长通常会选择逃避问题,逃避教育。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时,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只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展开教育。但是对于生理性别意识培养时,经常避免这个话题,一方面是这是一个羞涩的,“污的”问题,另一方便是怕教育不当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影响,认为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自然了解。学校对学生性别角色的也有指引,但是程度也很难把握。

孩童应该在幼儿时期就培养性别认同意识。大量的研究表明,童年性别认同混乱对同性恋或者异性恋的性变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总之,在我国的幼儿教育时期,性别角色教育还不够完善,从小进行性教育应该被重视。在初期的家庭教育中,性别教育非常重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当今的大学生,防控艾滋病的知识多是心理健康课或是从一些相关知识讲座中了解。而大多也仅仅只介绍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性侵犯,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加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重视大学生性教育。

在我国大学校园中,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性恋倾向,其中很多属于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受到挫折,属于同性恋早期或者假性同性恋,可以通过早期干预或其他环境因素进行改变。所以,应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提高对性健康的认识。本次调查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性倾向”,对于男女性别的认知很模糊。通过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和清晰的婚恋观。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同性恋者不仅在学校顺利学习,还能适应走出校园后的社会生活。一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同性恋,减少对同性恋的歧视与偏见。二是另一方面,同性恋者也应加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学会正确应对周围环境的负面评价,提升心理适应度。

[1]李风.从校园性别现象谈性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11(11)

[2]盖笑松、晓宁、张婵.走向双性化的性别角色教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马箫,女(1984.12.—),陕西咸阳人 汉族,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

*本文章是四川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XJYC1606,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对同性恋态度的影响研究_

猜你喜欢
被试同性恋者性别角色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同性恋“形式婚姻”的择偶标准
——基于对国内某大型形式婚姻网站征婚广告的内容分析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与自我认同感、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
运动员性别角色研究综述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评《掩饰:同性恋者的双重生活及其他》
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一般自我效能感与人际困扰程度的相关性
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6 所高校教育学研究生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