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研究

2019-10-11 06:06卢丹蕾
职业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被试教养室友

卢丹蕾

(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北京 100020)

0 引言

宿舍作为大学生四年来在学校停留时间最长的固定场所,成员间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宿舍人际关系是一种独特的人际关系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父母作为最早影响个体的社会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和人际交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呈正相关,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呈正相关[1]。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2]。

文章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可能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文献研究法和个案访谈法。问卷调查使用两个问卷——大学生宿舍关系调查问卷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1.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基本信息的收集,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经济情况、是否为学生干部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调查,包括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交往的方式和程度、品格相容性、人际竞争、生活琐事、交往摩擦的应对和归因以及主观体验满意度等方面。

1.2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本研究选用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 Perris等人编制的问卷,经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修订为中文版EMBU,用以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3][4]。本量表是四点记分的里科特式量表,共有66个题目来测量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分为六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分为五个维度: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考虑到本课题的被试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本研究把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中的偏爱被试维度去掉。

1.3 问卷实施

被试为随机抽取的北京三所高校的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采用个别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独立、安静地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160份,去除2份有未完成题目的问卷,有效问卷158份。其中,男生92名,女生66名。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首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状况,再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相关分析,寻找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交往状况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2.1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

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探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学生对自己所处宿舍人际状况的主观评价、与室友日常相处的方式、在宿舍中遇到人际矛盾的处理、情绪感受以及对问题的归因等。

2.1.1 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主观评价

请大学生被试对自己宿舍的人际关系状况进行满意度评价。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被试对自己目前所处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比较满意,平均分为3.8354,接近“比较满意”。77.2%的大学生对自己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评价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10.1%为“很不满意”,3.8%为“不满意”,8.9%为“无所谓”。

同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法对不同类别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度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不同性别(男生与女生)、不同家庭所在地(大中城市、小城镇、农村)、不同学业成绩(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是否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是否为学生干部(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对自己在宿舍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上并不存在显著区别。

但是,不同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和是否谈恋爱(谈恋爱与未谈恋爱)的大学生对自己在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F(3,154)=3.455,p=.018。经过两两比较,发现家庭经济状况非常好和较好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和较差的学生(见表1)。

表1 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满意度

同时,是否谈恋爱也对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满意度存在影响。谈恋爱的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的满意度主观评价显著好于未谈恋爱大学生的满意度(M1=4.4286,M2=3.7077,t=2.956, df=156, p=.004)。

2.1.2 宿舍中遇到人际关系矛盾的状况

在宿舍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遇到矛盾和冲突,46.8%的被试认为自己与室友之间从未产生过矛盾,同时还有53.2%的被试承认与室友之间产生过矛盾。但绝大多数被试认为有矛盾,但是不多,只有1.3%的被试表示经常产生矛盾。即使产生了矛盾,大多数被试(49.4%)认为宿舍中的矛盾不严重,只是一些小摩擦,158名被试中只有3.8%的被试认为矛盾比较严重。

而产生矛盾的起因多种多样,对这些造成矛盾的原因进行分类,51.9%的被试认为矛盾的原因是生活习惯不同,36.7%的被试认为是性格不同,6.3%的被试认为是个人品质问题,2.5%的被试认为是经济状况不同。

2.1.3 处理宿舍人际矛盾的方式

在遇到矛盾时,大学生们会如何处理呢?在回答“当你和室友有矛盾时,你会选择何种方式解决”问题时,46.8%的被试选择“直接说出来”,22.8%的被试选择“写纸条、QQ微信留言、发短信等间接方式”,24.1%的被试选择“闷在心里,过后就没什么了”,6.3%的被试选择“耿耿于怀,打冷战”。

在回答“产生矛盾后你一般会怎么做”的问题时,48.1%的被试选择“主动言和”,34.2%的被试选择“等待对方打破僵局”,17.7%的被试选择其它。

在“如果你们因生活习惯不同产生了摩擦,你会怎么做”的问题上,57.0%的被试选择“双方协商共同协调”,21.5%的被试选择“使自己与他人一致”,11.4%的被试选择“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10.1%的被试选择其它。

在“当你对宿舍某人不满时,你通常会怎么做”的问题上,27.8%的被试会“当面说出”,7.6%的被试“背后对被人说”,41.8%的被试“保持沉默”,19.0%的被试选择“过后委婉地对那人说出”。

在“当你与室友意见不一时,你通常会怎么做”时,67.1%的被试选择“协商一致”,12.7%的被试选择“坚持己见,不做妥协”,3.8%的被试选择“全面退让,听他们的”,6.3%的被试选择“与他们/她们吵起来”,10.1%的被试选择“视情况而定”。

从以上情况能够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宿舍矛盾时能够忍让并较好地处理,但是处理方式比较直接。

2.1.4 与室友互相帮助的情况

当自己或室友遇到困难或需要帮助的时候,自己或室友的行为反应如何?当面对“室友不开心时,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时,58.2%的被试选择“主动提出帮助”,21.5%的被试选择“只是关切地询问”,13.9%的被试选择“略表关心,意思一下”,6.3%的被试选择“不管,视而不见”。

在“当你不开心时,你的室友会怎么做”的问题上,44.3%的被试认为室友会“主动提出帮助”,30.4%的被试认为室友会“只是关切地询问”,24.1%的被试认为室友会“略表关心,意思一下”,1.3%的被试认为室友会“不管,视而不见”。

在“对于室友提出的求助,你通常会怎么做”的问题上,69.6%的被试表示“很乐意帮助”,13.9%的被试表示“不太愿意,但还是会帮助”,16.5%的被试表示“看自己的心情而定”,没有被试认为“很没有必要帮他/她”。

对“你遇到困难时,会想到你的室友吗”的问题,16.5%的被试表示会经常想到室友,50.6%的被试表示有时会想到室友,30.4%的被试表示偶尔想到室友,2.5%的被试表示几乎不会想到室友。

在“当你有烦恼时,你会跟室友说吗?”的问题上,20.3%的被试表示经常会说,27.8%的被试表示有时会说,40.5%的被试偶尔会说,11.4%的被试表示从来不会说。

这些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遇到困难时,不一定会向室友请求帮助,但是在面对室友的求助时,绝大部分会伸出援手。

2.1.5 与室友人际交往的形式

室友之间人际交往的形式如何?在“你和室友有聚在一起吃饭、娱乐吗?”的问题上,65.8%的被试选择“经常”,19.0%的被试选择“有时”,其余的被试选择“偶尔”,没有被试选择“几乎没有”。

对“你和室友开展活动吗?”的问题 ,40.5%的被试选择“经常”,25.3%的被试选择“有时”,34.2%被试选择“偶尔”,没有被试选择“几乎没有”,而宿舍活动大多数是外出聚餐、玩游戏、卧谈等。这表明在大学生宿舍中会有一些娱乐性的人际交往活动。

在“如果舍友们和你开玩笑,你通常会怎样”的问题上,46.8%的被试选择“和大家一起笑”,6.3%的被试会“感到气恼并且表现出来”,8.9%的被试会“气恼但憋在心里”,38.0%的被试会“根据自己当时情绪和精神状态而定”。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与舍友相处时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

在“你的室友伤害过你吗?”的问题上,73.4%的被试表示“没有”,其余的被试表示伤害过,但认为室友都是无心的。这表示大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建立在认为室友的伤害行为是无心之举的心理预期之上的。

2.1.6 宿舍人际交往的情绪体验

在“从外面回到宿舍时你的心情通常是怎样的”问题上,57.0%的被试认为“很轻松、开心”,15.2%的被试认为“一般般”,27.8%的被试认为“没什么感觉”。

在“你对你和室友相处的回忆感受怎样”的问题上,46.8%的被试认为“很开心、美好”,35.4%的被试认为“开心多于不开心”,15.2%的被试认为“没什么感觉”,2.5%被试认为“不开心多于开心”。这表明宿舍人际交往带给大学生的情绪感受大部分是正向积极的。

2.1.7 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总体评价及问题归因

在“你心中室友的地位是什么”的问题上,41.8%的被试认为室友“只是住在一起的人”,57.0%的被试认为室友是“可以同甘共苦的朋友”,只有1.3%的被试认为室友是“未来的竞争对手”,没有被试认为室友是“陌生人”。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对室友关系的认识比较理性。

在“你认为室友们的关系怎么样”的问题上,75.9%的被试认为“每个人的关系都不错”,13.9%的被试认为“通常只是两三个人的关系不错”,10.1%的被试认为“常常是单独行动的”。

在面对“和室友的人际关系是否存在问题”时,72.2%的被试认为没有问题,27.8%的被试认为有问题。

“当和室友的人际关系发生问题时,大家是如何归因的呢?”在此问题上,认为有问题的被试中,40.9%的被试觉得是自己的原因,同样40.9%的被试认为是室友的原因,18.2%的被试觉得两者都有原因。这表明一部分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会遇到问题,同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理性正确归因。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相关情况

本课题对大学生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寻找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2.2.1 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总体状况之间的关系

将父亲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情感温暖、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共九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与被试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满意度评价进行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发现父亲惩罚严厉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181,p<.05)、父亲过分干涉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191,p<.05)、父亲拒绝否认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170,p<.05)、父亲过度保护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434,p<.0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224,p<.01)、母亲拒绝否认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196,p<.05)、母亲惩罚严厉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r=-.275,p<.01);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水平与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

这表明,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水平越高,被试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就越低;而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水平越高,被试对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评价越高。

2.2.2 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

通过单因素ANOVA检验法和事后两两比较法,分析在宿舍关系调查问卷中“对于室友提出的求助”反应不同的被试,其父母教养方式上是否存在差别。发现对于室友提出的求助表示很乐意帮助的被试,其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维度上的得分均最高,显著地高于表示“不太乐意”的被试。同时,他们在母亲过度干涉保护维度上的得分也最高,显著地高于选择其他态度的被试,而不同态度的被试在父母教养方式其他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见表2)。这表明父母给予情感温暖较多的大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更愿意帮助他人。

表2 对求助不同态度被试的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注:*表示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到非常显著水平。

3 结论

如何改善并提高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可以从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

3.1 加强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之所以淡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交流的空间。在本研究的调研中发现,目前大学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形式确实比较单一,缺乏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在学生社区或宿舍楼内创建公共活动空间,例如文体活动室、学习阅览室等,有利于形成集体合作的氛围,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当前大学生缺乏集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弱的不足。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也是对校园文化的折射。需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研、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和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将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全面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个人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实行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这是对宿舍管理方式的一种新尝试。通过书院制,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宿舍文化育人的作用,更多地倾向于专业外的教育,比如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识教育课程和隐性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培养个人品德,发展心智,锻炼为人处事的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5]。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校刊和校报、网络、寝室社区的宣传橱窗等多种传播媒介,向广大学生宣传心理健康和寝室人际交往的有关知识,或是选择一些典型个案的心理问题和寝室人际关系的问题,在课堂、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讨论,利用网络开设心理健康和寝室人际关系交流的论坛,就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引导、答复,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动态。还可以编辑专用的宣传册,扩大寝室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增长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和有关人际交往的意识,形成理性平和的心理状态。对有寝室矛盾的学生及时疏导与教育,开展主题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训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理解家庭的教育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原生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对自己宿舍人际交往行为模式、问题归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调节自己的人际交往行为。

3.3 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家庭及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对孩子成长与成才有深远的影响。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的教育态度及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成年后的人际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教养方式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有利于大学生的人际和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应该在学生在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方面引起重视。

高校学生工作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高校学生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详细的家庭信息,主动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与合作,使双方互为补充、形成合力,学校老师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动态及心理情况和各方面表现。另一方面,正确引导家庭教育,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访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若学生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并影响到心理健康时,能够得到父母、老师第一时间的帮助与恰当的引导,在与室友产生不和谐人际交往状况时可以及时化解,同时也尽量将潜在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和心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使学生在爱的包围下健康成长,共同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4 结语

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评价不高、不能妥善处理宿舍矛盾以及进行理性的问题归因,同时本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宿舍人际交往有较大影响。帮助大学生建立和谐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应从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家校合作机制等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

猜你喜欢
被试教养室友
多级计分测验中基于残差统计量的被试拟合研究*
猪一样的室友
还有梦
“00 后”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初探
——以河南省信阳市部分高校为例
河南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我就吃一点
考前紧张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