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志玲
(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乡中心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浅谈初中数学差异性教学
尹志玲
(吉林省农安县万顺乡中心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将差异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教师应积极对待并尊重学生的差异,研究差异,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需做到尊重差异,阶梯化设置数学教学目标,研究差异。教学过程要关注整体性,缩小差距,分层次布置作业,共享差异,评价机制要落实互补性。
初中数学 差异教育
数学教学想要实现阶梯化的教学目标,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就是看教师能否充分、翔实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习兴趣、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基础知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效率等等。这样,在教学目标的制订上才会既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更能让基础好、层次高的学生得以充分地发挥个性特长,使他们实现对数学学习的更高层次的理想和追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数学教师要在整体数学教学目标的制订上采取一定的策略,面向全体学生设置最低教学目标来保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结合数学教材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再参考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生理特点及性格特征、遵循。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与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A层次B层次和C层次。A层次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也就是能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能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并能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拔高题或者其他一些补充题、并可以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B层次与C层次的同学讲解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并且能和C层次的同学结成学习互助小组。B层次是指数学学习成绩位列中等的学生、也就是能够基本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能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完成书后习题、有问题时能积极主动地寻求A层次同学的讲解C层次是指在数学学习中成绩较差、对数学学习内容理解困难的学生、也就是能够在教师的讲解和A层次同学的帮助下初步理解教材内容、能够完成课堂练习和一部分简单的书后习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可以设置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针对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阶梯化地设置数学教学目标、其出发点就是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知道与自己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以及达到这种评价标准的方法或者过程。[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合理地应用先进的电化教育手段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实现我们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怎样才能切实而又有效地实施下去。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这样能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2]
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练习和课下布置作业,目的只有一个,巩固新知,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数学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为所有学生留内容相同的作业,这种作业大多数是针对B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A层次学生针对性不强,会影响这一层次学生的进步和提高。对于C层次学生也会因为难度大而出现他们不会做的情况,久而久之会导致C层次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各层次学生间的差距就会因此而渐渐扩大、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来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确保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都能在作业中得以巩固和提高,同时也避免或遏制学生们抄袭作业的现象、因此,布置在作业时,教师可以设置三种类型、针对A层次学生设置附加题。针对B层次学生设置提高题。针对C层次学生设置基础题、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带着放大镜去寻找B和C层次学生的闪光点,及时鼓励、特别是当他们完成了上一层次的作业,教师更要加倍鼓励。而当有些题目他们做错的时候,教师要面批面改,找出类似的习题让他们再做一遍、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去选择习题,并且能够写出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选择,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会使他们的心理差距不断缩小,让心理内因对学生产生强化激励作用,让其产生继续进步的愿望与能动性,切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差异教育理念下的学生评价侧重于学生个人的纵向比较,倡导变选择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变横向评价为纵向评价,变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纵深发展,让他们与自己相比,与自己的昨天相比,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可能用相同的标准衡量每个学生,就像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课堂小考卷的试题命制上分为三个层次、基础题、提高题、选做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在完成自己本层次试题的情况下,再做高一个层次的试题,做对了就可以得到双倍加分、如此,在设计课堂小测验试题时就可以做到同卷不同题、同题不同解、同解不同分等方法,学生的差别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共享,使学生的发展诉求与需要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2. 世纪的素质教育在高速发展,只要我们将这种先进的差异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初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当中,落实到课堂教学上,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能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到适合自己的数学知识,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得到全面发展、
[1]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
[2]陈永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教育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