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薪
(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公主岭 136100)
浅谈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李海薪
(吉林省公主岭市玻璃城子镇中心小学 吉林公主岭 136100)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思维与交际中必不可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整个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是启蒙一个人终生学习的起点,对一个人一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阅读训练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帮助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阅读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可以全面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语文 拓展阅读 情感体验 阅读实践
阅读教育是小学教育过程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阅读教育的目标是在老师的指导、引导基础上,通过学生感知文章,继而实现学生收获知识,提升心智、完善人格的终极目标。拓展阅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模式,是精读、略读的补充。在教育过程中落实合理、科学、有效的拓展阅读规划,可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1]
1. 以教师为主导
在落实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施者,更是教育的引导者。新时代下,社会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不仅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以完成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还要懂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然而对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进行分析,会发现很大一部分的教育者并没有把握到阅读教育的中心,只是以加大语言文字训练分量的方式单纯地实施“扩展”,
拓展阅读的训练意识并没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的增加。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大多数还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教育者总结好的知识点,被动参与教学活动,教育者的功能并没有实现从“主”到“导”的科学过度。此外,还存在一批教育者自身素质不达标,设计出的拓展阅读计划不能科学地把握拓展阅读的主旨,导致拓展阅读材料不仅没有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反而成为制约、牵绊学生成长、发展的负担。综合以上,教育者在落实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落实科学、合理的拓展阅读计划,不仅满足教学的需求,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2]
2. 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教育者在落实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以上的特征。采用科学的方法,在教师主导教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拓展阅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开发学生的智慧,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人格。
3. 以训练为主线
语文是一门积累性的学科,阅读隶属语文,自然也要遵循语文的特征。在落实语文拓展阅读的时候,教育者一定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积累,继而实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目标。但值得一提的是训练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大量的阅读训练,教育者应选择那些具备典型意义的资料,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继而调动起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欲望。
1.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适当的指引能够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乐观态度,从而爱上这门课程,譬如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法吸引小学生,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自然增加学生对阅读兴趣。
2.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朗读、默读、背诵的培养,加强对学生这三方面能力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与感悟力,让学生懂得一边读一边思考。提倡学生多进行背诵,为语文学习储蓄文化知识。在朗读中教师要注重多给学生时间提高普通话朗读的流利性、感情性,更正确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可以使学生不仅受益于当前,也受益于一生。在默读训练中要让学生从指读逐渐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默读后检查阅读效果,逐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 注重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语文素养不同,教师可按学生水平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分别培养,更适合学生个性发展,同时建立相应记载册,记录学生阅读能力,更好因材施教。
4. 引导进一步阅读
学校图书馆的读物选择是有限的,为学生选择适合年纪、水平阶段的读物非常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选择相关读物能够让学生更加喜爱阅读,同时从阅读中得到更多收获,教师对学生阅读后的感受、成长等进行记录,可以更准确帮助学生下一步的阅读。
5. 深化阅读
学生的阅读还需要通过说、背、辩、写等方面进行深化,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譬如一些专题习作活动,学生自办报纸,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也让学生不断以更大新鲜融入语文学习。
1. 注意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面对同一篇文章往往会有不同情感体验表现,敏锐的教师能够充分注意学生这一特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与情感体验活动,以加深对阅读篇章的理解。教师要注意不要用自己的分析来取代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是小学语文教师教授阅读中出现很普遍的问题之一。
2. 培养学生阅读后的思索、提问能力
一些教师往往是为了教而教,让学生阅读达到一定数量,讲授完基本大意就宣告一篇文章讲授终结。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更重要的在于学生通过阅读后的思考,只有学生通过主动的思考与延伸创造,一篇文章的阅读才能使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有创意阅读,在阅读中展开丰富联想,同时读出新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教学才算成功。
3. 培养学生阅读实践
教师教授学生阅读,不仅要会读、能读,还应该让学生达到会说、会写、会用。达到这几点就需要进行阅读实践,在学生的说、写实践中巩固阅读的知识,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增强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冲破课堂的束缚,让学生远离约束与限制,扩大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让语文阅读与语文教学做到良好的有机整合,并且还应该充分利用特有的语文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语文教学环境,形成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让课外拓展阅读能够有机的结合到具体的语文教学体系中去能够给平时的语文教学带去非常大的乐趣,学生也会更加热爱学习语文阅读,提升学生语文阅读成绩。
[1]侯姝芳.论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2]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