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2016-03-03 22:50:32冯玉良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脑动手习惯

冯玉良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冯玉良

(吉林省农安县农安镇滨河中心小学 吉林农安 130200)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科学课关键所在。

科学 习惯 思考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1. 观察的持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要培养学生耐心持久的观察品质,从而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和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 观察的客观性。求实、客观是培养科学过程技能的基础,更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应使小学生从小养成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时说实话,说真话,不伪造结果和编造数据,真实反映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

3. 观察的敏锐性。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伽里略就是从教堂吊灯摆动现象,得出了单摆的等时性。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保持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高度警觉,这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关键。

4. 观察的全面性&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

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古代受水型水钟的观察,要将漏斗、水筒、浮标、齿轮、刻度盘、刻度尺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能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器官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

5. 观察的目的性。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经常抓不住观察的重点,看热闹,注意些不该注意的东西,如用酒精灯加热物品时,本该观察被加热物发生的现象,但有些学生却只看到了酒精灯的火焰在跳动。因此,要时时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只有带着明确具体的目的去感知,才能观察的准确、全面、细致。所以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与教育宗旨的统一。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怎么样的问题,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和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当然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一定要引领和指导。那么教师怎样适时适度地发挥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活动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好习惯

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学习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也不愿意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好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去验证预测可能的结果,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都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好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错的,因此,教师既不要批评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反而给了学生思想深化创造了条件,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好习惯

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是,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这是有误解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泡沫塑料板螺丝螺母食品包装盒袋绳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意义。

总之,小学科学教育的启蒙教学中,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重要,对学生的将来是很关键的,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成败的作用。

[1]张奇沈群韩志伟.小学科学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2]课程标准研制组.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J].

猜你喜欢
动脑动手习惯
我也来动手
动脑
上课好习惯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童话世界(2019年17期)2019-07-04 15:15:42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2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8
好习惯
动手演示找错因
肯动脑就会成功
小主人报(2016年3期)2016-02-28 20: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