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华
(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如何评价一节体育课
宋玉华
(山东省日照市北京路中学)
学校教师的评课是比教学更重要的一种促使教学进步的手段,评课会给你带来很多思考,就教学而言,评课更是大于上课实践。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等于事情虽然已“做完”,“做好”没有是个问号。当然,也就不知收获的多少。今天就两方面的问题和大家思考。一是评课的意义与价值;二是评课着手的方面。
评课是一门科学,更具艺术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评课的精髓在于推陈出新。通过评课,可以深入挖掘课堂教学的内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求真求实,在求真求实中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1.使青年教师独具“匠心”
从教之初都不可能立即成为教育大家,那么只会从“徒弟”做起。充盈“匠心”,成为具有一定教学技术的“教书匠”。具备了教学技术专长,丰富了教育理论,才可以由技能升华为艺术,能够由“匠”变为“家”。
青年教师要有一定的匠气匠心。在教学中逐步形成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规范:精心备课,精研文本,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设计有效教学目标和贯通的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完善课堂各环节,做好科学评价等,让课堂高效。而评课则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准则,有助于形成其“匠心”。
2.促经验型教师完善教学技艺,实现跨越式发展
经验型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拘泥于规范性,而是注重抓规律和方法;对于课堂教学,一要考虑教师的教,二是更关注学生的学;以学定教,不仅要完成教学任务,而更会注重教学反思归纳;不仅仅停留在教学实践水平上,而是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进而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有特色的个性教师。
评课是推动经验型教师完成嬗变的有效途径。“学我者活,似我者死”,在评课中必须加强比较和反思,如同课异构教学比较、异类型教学比较、同班级异学科教学比较等。深入发现和吸取别人的优点,审视自己的不足,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取自评、教师间互评或专家引领等方式,去发现教学的亮点,挖掘教学的精髓,探寻更精彩的手段和方式,把课堂打造成精品,精彩绝伦,把教育教学推向更高的境界。
3.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评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督促与激励,通过此活动,教师间互相学习,你追我赶,有利于形成浓厚的教学氛围,提升教学质量。在评课与反思中形成一定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教研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有人说,一位好的教师一生都在备课,他(她)是在追求完美的上课。评课更是为了更好地上好课,评课也是教师读懂教师基本能力之要素。下面就一节体育课的评价和大家商榷。
1.要看这个教师备课准备度
即目标—课次—内容—教学形式的设计,也就是教案准备度的达成是否合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10分的事情,5分预设,3分实践,2分的反思,这是做事的基本规律,多少实践以证明了这一点。
2.“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理解程度
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三是道德健康,在这个层面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技能学习为载体的(引导性教育,身体健康单凭体育课是不够的,必须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的意识)过程中,身体健康意识的引导、培养是主要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关注学生技术技能提高的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水平和发展。
3.对模块教学设计思想理解程度
并正确理解目标引领下的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的德育渗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这是体育大课程观基本要素,这也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
4.课堂教学的组织及教学方式理念的转变程度
现代学习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延伸性学习、创新性学习、信息技术支撑学习和评价式学习,这些方式是通过学生的智慧和教师能力的结合完成的,不是分组学习就是探究、合作学习方式,要不拘形式地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的智慧绽放,让教师解放。
5.学生兴趣培养的理解程度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胜过责任。”学生的兴趣来自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引领,邓小平说教育人就要用最先进的工具和科学的办法进行,教师没有悟性,也难怪学生没有悟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根据教材的不同方法各异,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与进步,实践出真知,一年一年的进步,一天一天成长,终身学习是我们的宗旨。给学生的时间是多少。这是提高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的重点,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体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才有创新,才有张扬个性之言,才有智慧绽放之花,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施展,才有更新的评价结果的形成。
总之,一节好课绝不是演示着什么,而是体现着教师的素养、教师的价值和教师的育人艺术的追求。教育教学艺术的最高追求是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一位教师的同一节课同一个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采展现,在他展示的同时你的评价就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进而体现教师的教学价值,因为教育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
[1]胡纯辉.体育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J].体育师友,2006(6).
[2]刘苗.谈体育新课程的有效备课[J].体育教学,2007(2).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