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含军
(江苏省沛县中学)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张含军
(江苏省沛县中学)
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安排能够保证运动员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促进学生运动成绩的提高。结合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产学等文献、书籍,对运动负荷的概念、组成因素及其计算等做出了详细阐述,以期能为各级体育教师、教练对训练计划的制订提供参考,并与从事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同行长期共勉。
运动负荷;合理安排;计算
体育教师或教练在运动训练中,应根据运动员不同的身体素质、年龄、项目及训练手段对相应的运动负荷加以制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运动负荷指的是因训练因素的刺激而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心理负担和生理负担。本文所阐述的训练因素即运动量,也叫外部负荷。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及负荷密度是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
1.负荷强度及意义
目前对于负荷强度,还没有统一的说法,通常可将其看成是运动员将练习成功完成所必需的各种系统、器官活动的紧张程度。练习强度对运动员生理变化的大小及性质有决定性作用,决定发展运动员何种能力与程度。训练负荷强度的改变,会使身体利用的能量种类与数量也发生改变。在训练过程中,一定要以训练任务的需要为依据,对训练强度进行严格规定。
2.不同负荷强度对机体可能造成的影响
不同的负荷强度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通常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临界”下强度:练习强度较小,练习时摄氧能使机体的需要得到完全满足,此时消耗的能量极少。
“临界”强度:当加大练习强度时,氧需求与氧消耗正好为平衡状态,此时耗氧量达到练习者有氧能力的最高水平,在长时间工作的状态下会大大增加能量消耗,只有在充分调动机体的各个系统时,才能长期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工作。
“超临界”强度:这时需氧量要显著高于摄氧量,在以接近极限强度进行练习时,仅仅将强度提高一点就会显著增加需氧量和急剧加大能量的消耗。
3.负荷量及意义
负荷量指的是负荷的数量,其构成要素有练习的持续时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
练习的持续时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不但会对全年的负荷总量造成影响,还会对负荷的效应性产生影响。即便是用最大的负荷完成不同持续时间的练习也会使机体受到不同影响,对机体不同供能系统的工作产生影响,持续时间越长,有氧代谢的比例越大;持续时间越短,有氧代谢的比例越小。应根据训练任务来对练习的持续时间、练习的次数和组数进行安排。
4.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关系
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对负荷造成影响的两个因素,在提高运动成绩方面,负荷量和负荷强度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有其特殊的作用。其中负荷量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负荷强度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安排训练时以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同时增长为最佳,但这仅在特定的时期才有可以做到的可能性。在训练过程中,要想使负荷强度提高,就应当相对减少负荷量,要想使负荷量增加,就应相对降低负荷强度,二者之间是互相矛盾的。为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可采取“波浪式”的方法,即增加负荷量,适当减少负荷强度,二者的参数呈相反变动。若使用变化曲线来表示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参数变化,就会显示出两条波浪式的曲线。通常来说,训练准备期应主要增加负荷量,竞赛期应主要增大负荷强度。
一次负荷强度共有两种计算方法:(1)使用运动成绩计算。用绝对成绩确定其数值,比如,100米跑12秒的强度大于跑13秒的;用相对成绩可对相对负荷强度加以确定。计算公式为:百分比强度=最佳成绩÷训练成绩×100%。(2)使用心率计算。用绝对心率确定其数值,比如,100米跑心率是180次/分,这一强度大于170次/分的;用相对心率可对相对负荷强度加以确定,计算公式为:
训练强度=(训练心率-安静心率)÷(最高心率-安静心率)× 100%。
例如:一位运动员用最大力量可将100公斤举起,在一组力量训练中如此安排:举50公斤5次;举60公斤4次;举70公斤3次;举80公斤2次;举90公斤1次,求这组力量练习的负荷强度?[(50×5)+(60×4)+(70×3)+(80×2)+(90×1)]÷(5+4+3+4+1)= 55.9公斤,即平均每次举55.9公斤。
用公式进行计算:百分比强度=训练成绩÷最佳成绩×100%= 55.9÷100×100%=55.9%,即这组力量练习的负荷强度是55.9%。
为使训练效果得到保证,教练一定要对面部表情、精神状态加以注意,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如竞争性或兴趣比赛法,训练内容主要为基本战术与基本技术,注意适度掌握运动量与运动负荷,以使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黄刚强,李彩平.论现代力量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J].浙江体育科学,2006,28(4):24-26.
·编辑 孙玲娟
张含军,男,44岁,籍贯:江苏省沛县,学历: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就职学校:江苏省沛县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