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君 朱英 陈静
“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下高职外语教师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君朱英陈静
【摘要】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通过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高职外语教师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的方式和内容,提出了确保其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的有效途径,为本地区和位于二三线城市的高职院校外语学科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开展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地方经济提供参考。
【关键词】一体两翼;高职外语教师;地方文化经济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就规定: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职业教育机构可以举办与职业教育有关的企业或者实习场所”。2002-2004年教育部连续三年召开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前教育部长周济在交流会上说:“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由之路”。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高职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些国家宏观政策为高职教育的产学研结合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12年教育部批准在四川省德阳市建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就是位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四川工程产学研园”。为了发挥高职人文社科专业资源优势,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依托国家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四川工程产学研园”,以该园区内外语专业自身的人力资源优势和教学实训设施为基础,自主创办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产学研企业实体,该企业实体就是“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运作的基础。
“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是指以自主创办的企业实体为平台载体,以专业建设和服务地方文化经济为两翼。在企业实体运营过程中,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项目实体让市场机制、企业理念进专业,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使师生走出象牙塔,让专业融入市场,促进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无缝衔接,加速提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外语技能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语教师的专业优势,“就地”转化为生产力,为区域内机电、服务等行业提供智力支撑,同时为二三线城市人民打开一扇对外文化学习、合作交流的窗户,从而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
1.开办外语类培训班,担任培训师
在对德阳市的外语培训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德阳市的大大小小的外语培训机构有上百家,如建明外语培训学校、戴氏英语学校、钱氏英语学校、前程知己培训学校、清华少儿、美迪、乔登英语等,但这些培训机构无一例外地只针对少儿、中小学英语培训,而部分特色英语培训完全空白,如针对托福、雅思、GRE以及大学生的CET、PETS、专升本等考试的培训。其次,随着德阳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的需求日益旺盛,英语、日语、韩语口语的学习需求量巨大,但在德阳市却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此外,在走访德阳多家企事业单位后得知,绝大部分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在职称晋升中面临一个难题——职称英语考试,急需参加针对职称英语考试的培训却苦于找不到相应的培训机构。
外语培训的投入关键在于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营销管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下文简称“我院”)具备现成的教学设施和优质师资。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配有设施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如专用语言多媒体教室、语音实训教学平台、空调等,大厅、走廊和教室的布置营造了浓厚西方语言文化氛围。拥有现代化设施设备和良好学习环境的中心肯定是学习者学习外语的理想之地。
我院拥有德阳市最强大的外语师资力量,常年聘有外籍语言教师。在营销管理方面,虽然我们缺乏专业的营销团队,但本中心的外语教师在德阳市也拥有广泛的人脉资源,凭借教师们的大力宣传和本中心的独特优势,营销效果甚佳。
针对德阳市外语类培训市场缝隙,结合本中心自身的优势,我们先后开办了成人英语口语基础班、成人英语口语提高班、职称英语班、大学英语四级冲刺班、专升本英语提高班、全外教口语精品班、日语、韩语、德语精品班、剑桥少儿预备班、剑桥少儿初级班、针对企事业单位的培训项目、针对出国留学或工作的VIP一对一培训等十多个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都开设在晚上或周末,对学院的正常教学毫无影响。中心领导根据我院外语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优势,精选匹配的教师或团队来承担相应的培训教学工作,同时在英语专业学生中挑选优秀学生参与培训助教工作。迄今为止,本中心的大部分培训班已持续多达8期,学员人数已逾800人,培训效果良好,得到学员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在本地区业界影响力越来越大。
2.担任英语大赛评委、等级考试考官及考务工作者
德阳,毗邻四川省省会成都,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四川省重点规划在建百万人口城市,还是中国唯一的“联合国清洁技术与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政府机构、学校、广播电视台等单位每年会举办大大小小各类英语大赛,以激发市民学习英语的热情。在这些大赛中,我院多名英语教师凭借其专业素养、严谨态度、公平公正的作风被各类英语大赛组委会聘为评委。通过参与大赛评委工作,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参赛选手进行现场测评或点评,对选手的指导具有较强针对性,受到选手、家长和教师的一致好评。通过直接参与这些赛事活动,有效地促进英语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促进高职英语教师课堂教学也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英语学习者该如何检测和评价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呢?尤其对于初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则急需证明自己英语水平和能力的相应等级证书,当然,一些中小学生和社会人士也需要相关证书来证明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每年有大批考生参加各类英语等级考试。由于我院规模大,综合实力较强,是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之一,自然承担起多项英语等级考试的组织工作,为本地区考生提供便利,比如大学英语(二级、三级、四级、六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考试、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专业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一级、二级)考试等。在这些英语考试的组织工作中,我院英语教师担任了相关口语考试考官和考务工作者。正是由于我院英语教师具备相应英语考试的考官和考务资格,并对考生进行公平公正的测评和评定,才让本地考生便捷、顺利地检测了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能力。
3.承担各类口译、笔译工作
自中国二重集团落户德阳后,东方电气集团旗下的东方电机有限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纷纷迁居德阳。在这两大集团的带动下,一大批机电类企业也应运而生。近些年来,两大集团的对外贸易日益频繁,从欧美地区进口先进设备,同时也大量向国外输出其生产的产品,这些先进的进口设备和出口的产品都需要进行中英文互译,虽然公司里有专业的翻译职员,但人员有限,常常无法按时完成相应任务,因此,我院部分英语教师会经常接到这些公司的翻译任务。然而,由于缺乏对机电、营销等行业英语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再加这些教师单兵作战,个人能力相对局限,在完成这些翻译任务时常感到吃力。本中心的领导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带领部分教师对德阳市的翻译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除了两大集团旗下的各个公司对兼职翻译有较大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他各大行业的公司也需要英语翻译,对其网站、产品等进行国际宣传。而本地区专业的翻译公司寥寥无几,仅有译佳林翻译公司、北京译传思翻译公司(德阳分公司)、尚才翻译公司等四五家。针对这一情况,本中心决定从长期从事翻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课程教学的英语教师中精选一批翻译能手,再从学院其他系部聘请机电、旅游、经管类专业教师当顾问,组成一支翻译团队,对外开展翻译业务。此外,我院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每年有多名来自德国、美国的专家和大学生来访,在这些外籍专家或大学生来访期间,本中心派出多名英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陪同翻译,深受学院领导的好评。
1.学院提供政策支持,全面激活教职员工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
本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学院领导提供了全力支持。在试运营期间,学院免费提供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免收管理等相关费用,同时其管理、实施和分配等机制由本中心自行制定。此外,在职称晋升、年终考评奖励等方面向社会服务工作突出的教职工倾斜。这些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外语教师的积极性,纷纷主动参与到本中心的社会服务工作中。迄今为止,本中心的所有项目都顺利进行并出色完成,从未出现过接到项目却找不到任务完成人的现象。
2.实施项目负责人制度,执行按劳分配原则
在“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下,外语教师拥有双重身份,一是学院外语系专职教师,承担着全院公共英语、英语专业、公选课等教学工作,二是国际语言文化研究与服务中心培训师或翻译人员。针对我们的社会服务项目时间短、任务重和要求高等特点,本中心实施了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制度。在承接了项目之后,由中心领导统一协调和部署,指定相应负责人全面落实该项目的具体实施,同时在该项目的经济收入中划拨专项经费来对项目成员进行奖励。这一管理和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最后,通过培训进修,不断提升高职外语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为地方文化经济服务的过程中,具备高素质和能力的外语教师是基本保障。而培训进修是提升外语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我院在教师培训进修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全额报销教师培训进修的学费、交通费、住宿费等。本中心领导不定期派遣外语教师们深入到成都多家知名培训学校观摩学习,或派遣到星级酒店、旅行社、涉外企业等进行实践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真实地了解和掌握企业需求,高职外语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运行过程中,我院外语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心领导的统一协调和安排中,全面积极地参与服务地方文化经济活动,不仅推动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加快了自身事业发展。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本地经济结构也会随之产生变化,我们的产学研项目必须根据本地文化经济的实际需求进行不断调整,高职外语教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电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切实履行好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
参考文献:
[1]王琳,赵莉莉.地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分析与提升策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67-69.
[2]王丽华.高职院校的培训教育及其社会功能[J].机械职业教育, 2010,(11):11-12.
[3]杨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意义及实现途径[J].机械职业教育,2009,(8):3-4.
[4]崔维群,王启田,王有增.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能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5).
[5]戴南海.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6):69-72.
[6]张宝玉,叶志德.高职英语教师社会服务项目建设及实践[J].商情,2013,(7):241.
(编辑:郝婵)
作者简介:杨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朱英,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陈静,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高职英语教育。
中图分类号: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5-003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资助课题“高职外语专业‘一体两翼’产学研项目提升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的研究与实践”(编号:SCWYGJ14-0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