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2016-03-03 12:23:18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作业

陈 燕

(四川省简阳市董家埂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简阳 641400)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探究

陈 燕

(四川省简阳市董家埂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简阳 641400)

作业是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作业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学生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要接触到数学这门学科,数学作业在学生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适量合理的作业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意识,加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但是,过量的作业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数学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理解作业的作用,合理布置作业。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现状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帮助学生消化课堂学习知识,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能够使用到生活中来,达到学以致用。因此,为了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数学作业,有目标的安排作业的分量,结合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作业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许多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往往超过了学生的负荷,作业结构也不合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课后时间利用效率低,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

二、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1.坚持质与量的结合

根据以往实践经验,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功效主要取决于作业的量和作业的实际内容,不同国家对于小学生作业分量的要求不同,北美国家学生作业量相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较少,中国学生的作业量超过了国际平均作业量,这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注意以及思考的问题。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持续太久,所以这就要求学生的作业量不能过多,否则会导致学生的假期不足,影响学习质量。因此数学教师需要合理布置作业的量和内容,让学生首先抓住学习的重点,掌握知识的运用以及树立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三角形三条边长的大小关系时,数学教师做好课堂教学之后可以布置相关内容的课后作业,根据人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分别测量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再思考其中存在的规律。经过最后的激烈讨论之后,学生可以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样一个结论。学生在课外的集合往往比在教室内更有活力,经过教师合理的指导,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点,潜移默化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还能鼓励学生建立团队合作的精神,激发创新能力。

2.作业讲究学以致用

数学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把传授给学生们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运用到生活中,通过作业形式培养其创新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设计合理的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中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例如,让学生在家观察并记录家用电表的数值,一个月为一个周期,根据一度电的价格计算出这个月所用电费,这样不仅为家里解决了一个数学上的问题,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思维习惯。此外,教师可以创设关于生活常识的作业:通过用尺子测量、手臂测量法来测量课桌椅的长度,然后教师可以给同学进行分组,不同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教师最后结合各组的讨论结果选出最为优秀的方法以及最精确的数据,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出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的现象,还能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使其爱上数学学习。

3.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中必然会出现接收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教师需要关注每个有差异的个体,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以及分层教学都是作业设计的必要要求。一般来说,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对其布置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而言,布置一些难度一般的作业能够帮助他们合理消化教训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设计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凭着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体验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量都得到了满足,普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

数学教学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是有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掌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课后作业也需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教学是高质量并且丰富多彩的,远离抽象化的概念和理论,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具体化,所以,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将问题解决,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认知能力。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厘米、分米、米等长度单位时,布置的作业可以从生活中的物品着手,让学生在家就能够熟悉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基本的转换关系,让学生测量饭桌、沙发、衣柜等物品的长宽高,分别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测量所测量物品的长度,从而得出几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估量物体的长度,用眼睛去感受物体,学会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去评估物体的长宽高,这样才能够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将数学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语

作业的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作业的设计不是为了练习而练习,作业不仅仅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内容,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拓宽思维模式、培养创新意识等,能够全方位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合理适量的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做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爱上学术这门课程。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合理结构的数学作业,培养学生基本的生活常识能力以及想象力,科学、合理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作业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快来写作业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2:48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0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作业
故事大王(2016年7期)2016-09-22 17:30:08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