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琰琰
(云南省德宏州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德宏 678400)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陈琰琰
(云南省德宏州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德宏 67840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师资有着密切的关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高职 双师型 教师队伍 建设
随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为适应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紧迫需求,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在教育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与师资有着密切的关系。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要课题,是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性教学,办出职业教育特色,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和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制约着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影响着职业教育目标和职能的实现。[1]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探索过程中,各高职院校﹑教育行政丰管部门以及专门的研究机构普遍认识到“双师型”教师队伍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一项重点,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优化师资结构﹑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重视"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自身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在国内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诸多见解。
2008年4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在修订和完善了2004年评估试行方案的基础上,给出了“双师型”教师最新和最权威的界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指在教师队伍的群体结构上,由学校部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任教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的专职教师,和部分从企业聘任的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能型”兼职教师(其比例应不低于学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国内有诸多研究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建设制度不完善,无保障;(2)师资培训提高渠道不通畅;(3)激励机制薄弱,待遇低;(4)实践机会和能力不足;(5)师资来源单一,素质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也提出来相应的解决措施和途径[3]。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的更新跟不上市场所要求的变换速度,专业知识面过窄,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4]。
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丹麦﹑澳大利亚﹑日本,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他们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应明确高职“双师型”教师的任职资格,严格准入制度;2﹑应健全师资的培训体系,使高职“双师型”教师能够跟上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3﹑应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用制度,建立专兼结合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4﹑夯实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师资的待遇。[5]
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虽有启示﹑有研究和改革,我国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仍然缓慢滞后,成效不大。国内有研究显示从2004年至2011年8年间高等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人数和比例都在逐年增加,但是增幅并不大。至2011年,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仍然没有达到20% ,离2010年教育部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提出的90%的新要求则更是相去甚远,远没有达到标准[6]。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80%以上,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总体上讲,是指增加“双师型”教师(包括专职和兼职教师)的比例,需要专兼职教师并重,并采取针对性的培养路径[7]。本人还认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职教特色,实施特色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综上所述,探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是各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决定高职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我国虽然在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做了诸多研究和改革,但是其建设仍然没有达到目标,其中还存在着制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因素,需要新的途径来解决。
[1]韩春良.“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6):118—119.
[2]周延波.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陕西教育,2010(4—5):3—4.
[3]倪秀芝.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5(15):92—94.
[4]果红.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职教发展探析[J].职教论坛,2000(1):28—31.
[5]李娜,张军翎.国外职教师资培训模式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学术探讨,2015(2):75—76.
[6]刘新华.论“双师型”概念的双重性.继续教育研究,2014(3):60—62.
[7]顿新兴,王黎,邵鸿鸣.高职院校兼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职业时空,2012(7):33—34.
陈琰琰,女,云南,1989年1月,助教,德宏职业学院,护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