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芬
(吉林省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组 吉林榆树 130400)
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徐东芬
(吉林省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组 吉林榆树 130400)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改善当前化学教学效率偏低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化学教学回归生活,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本文对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 生活化教学 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事物中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提供的生活素材,结合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能够使化学教学回归生活,将化学知识以学生熟悉的形式呈现在课堂上。生活化教学法可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1]
2.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高中化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迫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而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可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现状,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解释化学理论知识,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唤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完成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3.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中化学要想打破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而生活化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学知识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析生活现象的过程中探究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3]
1. 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程导入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能够使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每一堂化学课都能有一个好的开端,教师可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引入生活现象,借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被某种生活现象所吸引时,必然想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知识,此时教师进行新课内容的讲授,势必会使教学效率获得显著提升。例如,在对乙醇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陈年的酒比较香醇吗,酒怎么不像其它商品子一样有保质期,这主要是因为酒中含有甲醇,由此使酒具备了自身的特殊性。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之后,教师便可顺势引入新课教学。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在化学课堂上为学生巧设问题,便于新课程的顺利导入,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用生活化的内容引出新课时,要多用一些学生感兴趣东西,通过问题的设置以及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状态,让他们有一个更加明确的学习目标。
2. 概念教学生活化
高中化学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作为教学重点的化学概念都比较难于理解,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也很难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高中化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将之与化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借助生活经验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对氧化的概念进行教学时,由于氧化较为抽象,单纯地运用语言进行讲解,很难使学生明白,对此教师可联系生活中的经验,对氧化的概念进行解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消毒剂对衣物进行漂白的过程中,衣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黄,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吗,教师提出问题后,可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并在学生找到思路后进行讲解:使用消毒剂漂白衣物时,如果所用的水质中铁元素的含量较多,二价铁离子会与漂白剂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被氧化成为三价铁离子,由此便会引起衣物变黄。利用生活常识进行化学概念讲授,可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3. 教学内容生活化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此,教师可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知识在揭示生活现象中的重要作用。如,在讲解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一段商贩在包子出蒸屉之前将些许硫粉点燃后放入蒸屉的视频,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商贩为何有此种举动。通过分析生活中存在的这种现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并且还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商贩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学会用所学知识明辨生活中的现象。[4]
4. 实验教学生活化
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教师应为学生多提供一些实验操作的机会,而想要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教师可在实验过程中引入生活化的内容。例如,在讲授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黄铜这种金属的外观色泽与黄金极为类似,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黄铜冒充黄金骗取他人钱财,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帮助受骗人鉴别真假黄金,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课程蕴含着许多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教师要善于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充分挖掘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生活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化学教师要尝试在课堂导入、概念教学、实验教学等环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卜晓仟.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J].理科考试研究,2016(3):64-66.
[2]赵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J].高中数理化,2015(7):87-88.
[3]王贵军.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分析[J].学周刊,2015(7):59-60.
[4]黄志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途径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