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冰
(萨东第五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7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肖 冰
(萨东第五小学 黑龙江大庆 163711)
随着教育新课程理念改革不断发展和推进,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所有课堂教学活动目标中的重中之重。语文是一门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学科,也是其他学科教学及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生活中日常交际活动开展的基础,这些方面很大程度地说明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新课改剔除了原有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积极地向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转变,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也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及小学语文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分析并探讨提升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
小学语文教学 探究能力 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关于提升探究能力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且发展不断完善,很多新型教学方法已经被国内很多教师熟悉并且很好地运用在课堂上,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仍然有很多教师执守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没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套适用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所以这方面依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综合了小学语文课堂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些途径供需参考。[1]
1.善于挖掘生活资源
小学时期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并没有构成自己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这门学科的了解度还不够,学生在实际的求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保证课堂的氛围。当教学《触摸春天》这一课时,春天的景象是大家所熟悉的,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大家回忆并且回答大家记忆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感受,让学生踊跃回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向学生展示一些春天的照片,或者是有关于春天的歌曲,如果当时正好是春天的话,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仔细观察春天的景象,告诉学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会开,小草也会出来,小鸟也飞回来了,给同学提供一个思维印象,让自己的情感得到释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
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时常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故事书,组成小组之间交流分享,将自己的感受大声说出来,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自觉进行想象探究的习惯。有时候课本中出现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但并没有要求学生掌握的文章,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自己查找类似文章,从而获取有效信息,丰富自己的理解,将它作为本节所学内容对外的延伸。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不断查找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知道,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许多有不同感悟与启发的文章或者读音不同的多音字,这时这个方式便发挥了作用,教师可以不直接解答问题,而是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进行交流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慢慢深入并分析问题,及时修正思维的偏差。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进行评价和调整,从而使知识能够活学活用。交流探究的习惯如果形成,思维水平也就得到提升,探究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3.注重对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的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但其实这种方式有一定的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师应注重培训学生的猜想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引导思考的氛围。这样就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补充说明,不需要每一课都预习到。教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时,在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运用的手法有了深刻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这一段,用自己的话来描写自己春天的雨的印象及情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大胆猜测,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大大的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很快,学生便仿照课文写出了一段段稚嫩却有童真童趣的句子,例如“春天的雨,是一幕珠帘,晶莹剔透,绵绵不断,它夹杂着微风在不经意间到来,清凉但温和,你就知道,春天来了”之类的句子。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主动接受的欲望,倡导一种自主、合作以及探索的学习方式,也要通过适当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情景,将学生指引到文章中所描述的特殊环境当中去,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可以慢慢的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受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妙不可言的境界。
[1]罗俊.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53-253,254.
[2]林武星.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探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