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相辅共赢

2016-03-03 17:20:36郭斌
现代特殊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特色

●郭斌

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的相辅共赢

●郭斌

学校特色创建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通过在学习分享中孕育特色、在课堂研究中寻找特色、在课题引领下催生特色、在课程开发中形成特色、在平台创设中施展特色,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的互动和共赢。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建设;相辅;共赢

学校特色创建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学校在特色创建中以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发展目标,以学习分享作为基本途径,以课堂探索作为实践领地,以研究展示作为创新模式,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为学校特色发展夯实基础。

一、在学习分享中孕育特色

一是在阅读中沉淀。近几年,学校为全体教师推荐订购了《给教师的建议》《爱心与教育》《麦田里的老师》等十多本中外教育名著,在全校开展“读教育名著、做智慧教师”的主题读书活动,鼓励教师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校还成立“启聪读书协会”,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

为了激发教师阅读热情,学校出台了教师读写制度和教师读书奖励制度,设立了“优秀读书心得奖”“校长读书奖”等。通过建章立制,使阅读成为学校的系统工程,真正激发教师阅读的积极性。

二是在培训中成长。学校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倡导行动学习、岗位练兵,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校际互换教师、同课异构,与英国姊妹学校定期互访,与高校合作培训骨干教师,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带来了学校教研组织文化和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巨大改变,使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焕发了勃勃生机。[1]

三是在分享中绽放。每学期开学初,教师进行假期读书分享,科、级组长进行工作计划的交流分享。学期末,每位教师在科组用课件进行图文并茂的总结分享。优秀的个人和团队负责人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分享。还有校内举行的大型教育教学活动、外出学习,必有反思、总结和分享。

分享文化氛围的形成,让教师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激发,专业素养大幅提升,学校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了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管理的双赢。

二、在课堂研究中寻找特色

一是名师问诊,激发教师特色。学校携手华南师范大学启动了“名师进课堂活动”,聘请5位专家和5位名师,分学科深入到教师的课堂中,听课、评课、交流。在一年的时间里,专家、名师分别对参与教师进行四轮听评课活动,从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课堂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专业的点评、科学的分析。上课者不仅要准备随堂课,课后还要反复播放课堂实录,记录下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每一句话,并进行统计分析、课后反思。

活动开展以来,参与活动的教师和听课者都感到受益匪浅,为构建学校特色课堂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是课例研修,挖掘课堂特色。随着教育改革发展步伐的加快,终身学习、终身研修已成为教师职业的主要特征。聚焦课堂,成为研修学习系统的重要平台。

学校以科组为单位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例研修。每学期科组确定2至3位教师开展课例研修。负责课例研修的教师在科组内根据确定的研修主题进行两至三轮教学,具体操作为以下流程:鉴赏课例、评说课例、反思课例、实践课例,最后根据科组教师的建议总结提炼,形成自己的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主题来源于教学实际问题,使自己的认识与行为对话、与教学资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景对话、与成效对话,实现理念到现实、现实到问题、问题到方案、方案到行动、行动到成效的多层级跨越。引导教师不断地用新理念审视现实,去寻找、发现、提炼问题,不断地反思行动与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为了检验课例研修成果,推动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每学期学校都会对上一学期的课例研修报告进行评选与分享。“以说教为乐事、以研课为趣事、以论教为常事”的校本研修文化日渐形成,教师的课堂特色在研修中被挖掘。

三、在课题引领下催生特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科研是实现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要使学校走上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

学校制定了课题申报、审批制度,以规范课题研究的开展。为了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水平,学校组织了相关的专题阅读,还邀请专家开展课题研究和行动研究的专题讲座。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有一个行动研究,或将现实问题提升为研究性课题。课题和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形成了“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科研”的浓厚氛围。

四、在课程开发中形成特色

学校以“创建支持性潜能开发课程,促进学生成长”为理念,以激发每一个学生生命潜能为目的,构建“菜单式课程体系”。突出以“多元智能、支持性、私人定制课程表”为关键词开展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走班制”的上课模式,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学校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选修课程,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张适合自己的课程表。学校努力构建以生命教育为德育主干课程,以体验式活动课程、种植课程、毕业课程、入学教育课程为辅的五大主要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系列德育课程的开展与实施,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在开发课程之前,学校对每位教师的兴趣特长进行了调查。然后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校本课程的选修课,让每位任课教师自由申报,承担一门活动课程,经学校审核后方可确定。这种自由申报、自己选择的方式增加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兴趣,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逐步提高了课程开发技术,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教科研能力,优化了知识结构。在对课程不断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教师们也逐步实现了从“消费者”到“生产者”、从“教书匠”到“研究员”、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的角色转换,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教育特色。[2]

五、在平台创设中施展特色

教师发展就是学校发展,教师特色就是学校特色。从教师特色到特色教师,再到专家型学者型教师,需要教师自身善于涵养内心之德,培养教育教学之能;更需要学校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搭建舞台,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历练自己、展示自己,从而实现教师“需要”的最高层次。

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四项常规活动:校长、副校长带头的高级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赛课,教师基本功大赛,班主任能力大赛。让每一个层级的教师始终都保持一种竞争的状态。让那些专业水平高、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脱颖而出,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也为其他教师提供学习的榜样,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共同发展,逐步培养一批特色教师。

发现特色不是目的,提升特色,让特色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服务学生,这才是让每位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为了拓宽学校教师交流展示的平台和空间,学校主动和兄弟学校进行了互换教师、同课异构的交流研讨活动。不同学校的教学优势、教学特色相互兼容,相互影响,最终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1]于晓琳.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校长,2006,(11).

[2]陈辉.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J].现代特殊教育,2014,(12).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启聪学校,528000)

G760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特色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少儿美术(2020年1期)2020-12-06 06:56:14
中医的特色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完美的特色党建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