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荣军
(陕西省洛南县三要中学 陕西洛南 726106)
浅谈历史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白荣军
(陕西省洛南县三要中学 陕西洛南 726106)
历史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的基本观念。它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性支点。历史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作为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历史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科学的历史观。历史教师科学的历史观与教育过程的结合,就是历史教师的历史教学观。历史教学观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历史教学的灵魂主题。
历史教学 理论 方法 研究
历史教学的形式分为两大类: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教学规律的重要阵地。历史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课堂教学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两种。在一堂课内只有一个教学任务,一般采用单一课的类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学任务,一般采用综合课的类型。课的类型不同,其结构也不相同。
1.单一课
单一课分为导言课、讲授新课、复习课、检查知识课四种类型。导言课具有三个内容:说明学历史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本学期或本单元的历史时期断限和教材内容的篇章;提出具体要求和介绍学习方法等。导言课的作用在于为学生认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讲授新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新知识,包括四个环节: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中心环节)——概括总结新内容——布置作业。
复习课的任务是使所讲授过的内容得到概括和系统化,帮助学生明确历史现象的发生、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提高分析能力,加深理解和记忆。复习课有单元复习、期末复习、毕业复习三种。
2.综合课
这是一种常用的课堂教学类型。其任务是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和课堂练习等几项。综合课对初中低年级的学生较适宜。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提问——新课导入——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课外作业。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运用语言的技能、设疑和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技能、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等六个方面。
1.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与方法
其内容有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导入方式、合理控制导入时间等。重点是导入的类型和适当的方式。
(1)借助于歌曲、文艺作品及诗歌导入。如讲授“九一八事变”,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讲授“改革开放”,可播放《凤阳花鼓》等。
(2)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上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如讲授“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可利用岳飞肖像来导入新课。
(3)引用成语典故作导入。如讲授春秋争霸时,可利用“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成语来导入。
(4)谈话导入。这种方式比较自由,老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
(5)名言导入。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他们心中总有一些特别崇拜的人物,树立自己的偶像。摘录名人的名言来导入新课,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6)广告导入。如安徽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荡气回肠的感觉”可作为《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入。
(7)故事导入。如在讲授“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可利用“立竿取信”的故事来导入。
(8)设问导入。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就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鸦片战争》。
(9)理论导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史料阅读导入。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
(11)时事材料导入法。导入的技巧: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简洁性。
2.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运用语言的技能、设疑和提问技能、板书技能、讲授技能、总结结束课程的技能等六个方面。
3.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的技能
其内容有建立和维持正常课堂教学秩序、创造师生交流环境、掌握导入的类型,选择适当导入方式、合理控制导入时间等。重点是导入的类型和适当的方式。
(1)借助于歌曲、文艺作品及诗歌导入。如讲授“九一八事变”,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讲授“改革开放”,可播放《凤阳花鼓》等。
(2)利用文物、模型及课本上的插图、图表和其他直观教具导入。如讲授“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可利用岳飞肖像来导入新课。
(3)引用成语典故作导入。如讲授春秋争霸时,可利用“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成语来导入。
(4)谈话导入。这种方式比较自由,老师通过对一个历史片段的描绘,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环境,使他对新知识产生亲切感。
(5)名言导入。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他们心中总有一些特别崇拜的人物,树立自己的偶像。摘录名人的名言来导入新课,往往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6)广告导入。如安徽电视台经常播放的一则广告“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撼,荡气回肠的感觉”可作为《秦末农民战争》一课的导入。
(7)故事导入。如在讲授“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可利用“立竿取信”的故事来导入。
(8)设问导入。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就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注意力集中,急切想了解新课的内容。《鸦片战争》。
(9)理论导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0)史料阅读导入。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现历史。
(11)时事材料导入法。导入的技巧:要有针对性、启发性,简洁性。
一堂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好不好,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 邓惠红.浅谈历史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 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2] 姚丽娜. 浅谈历史教学中常用的记忆方法[J]. 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专题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