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 李 情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张丹丹 李 情
(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091)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之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但是“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化的道路上一直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应该是企业行业支持、学校创造条件和教师自我提升的共同结果,以此来提高整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
现代职教体系 “双师型”教师 专业化
目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可以逐渐改善我国职业教育结构不合理、机制不通畅、质量不高、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能力不强的现状。构建现代职教体系也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队伍学历的不断提升,而且教师专业素质内涵也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构建现代职教体系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大议题。
(1)“双师型”教师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仅是“传道 授业 解惑”的传统型教师,而且应是具有高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实践的“师傅”。基于此,学术界存在各种说法的“双师”,诸如:“双职称”、“双证书”、“双能力”、“双素质”等,“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学术界比较普遍的一种提法,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界定。本文中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掌握职业教育规律,懂得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又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师。
(2)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师专业化问题被首次提出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所谓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按照工作岗位的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训练,获得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取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双师型”教师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的结果形态和表述,而职业教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管理 、建设 、提高的过程,则是其专业化的过程。[2]
现代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是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
中国传统的“重道轻术”观念根深蒂固,职业教育被看作是低普通教育一等的二流教育,导致职业教育教师一直处于边缘化地位。职教教师相比普通教师,社会地位较低、收入偏低。
尽管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进行了大力调整和扶持,本科层次的技术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硕士教育已经逐渐发展,解决了职业教育学历终结的问题。但是,职业教育地位低于普通教育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是在1990年由王义澄先生提出的,政策上最早见于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双师型”教师的提出是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探索,旨在表达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特征。[3]但是对“双师型”教师的界定不统一,到底什么样的教师才可以被称作是“双师型”教师,各地区各学校之间有着自己的标准。于是这些教师为了得到“双师型”教师称号,忙于考证、晋级职称和获得企业实践的合格证等。
其次,我国的职教教师资格与普通中学教师资格无明显区别,忽视了教师资格与教学任务的匹配,职教教师资格门槛设置只体现学历标准、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未涉及影响职业教育质量的工作经历、职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要求。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因为不能适应普通教育节奏而被迫选择职业教育,尤其是在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情况下,各职业学校招生鱼龙混杂,生源越来越少,质量越来越差。无论是中职学生还是高职学生都存在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意识差、对自身的认识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职教学生的状态,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工作压力大,造成情感投入与精神回报之间、社会期待与自身社会地位之间的巨大鸿沟,影响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职业学校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拥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大多已经通过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考试,但是缺少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技能。我国专门培养职教师资的职业技术师范学校数量不多,仅有的几家也因为客观因素越来越弱化职教师资培养的性质。职教师资培养规模小、培养机构地位低、培养特色不突出导致我国职教师资存在“普教化”和“功利化”的严重倾向。
“双师型”教师实际上只是初任教师的一个标准。“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提升,不仅依靠自身的刻苦磨砺而且更依赖于外部的学习和培训。由于职业学校教师的来源问题,目前职业学校初任教师入职培训依然沿袭普通学校教师的入职培训模式,职后培训也没有体现职业教育教师所需技能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职业学校发展的一个短板,形式上的“双师型”教师混杂在专业课教师队伍中,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尤其是新教师和年轻教师由于条件限制很难在短期内弥补这方面的短板,这就让这些教师在成为“双师型”教师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也阻碍其专业化发展。职业学校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显得十分迫切。
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适用于学生,而且也适用于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尽管国家政策一直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目前校企合作的内容和范围不断丰富和扩大,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又棘手的问题。校内实训基地因其本身局限性无法满足教师参与实训的需求,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偏少,特别是有些企业还无法提供足够的岗位接纳教师实践,没有稳定的校外基地已经成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大限制。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只是一厢情愿地寻求“校企合作”培养师资,结果往往不够理想。[4]
(1)引导尊重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
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植根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单靠个人努力和政府政策是无法改变的。必须要依靠政府从全局上引导社会尊重职业教育的氛围,职业教育才能逐渐从普通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支持,逐步提高从事技术技能和生产实践岗位工人收入水平,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对职业教育进行宣传,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真正了解大国“工匠精神”。
要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打破学历导向,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破除“学历至上”用人标准,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来保证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和就业领域的公平机会,为职业教育营造平等的发展环境。[5]职业教育地位提升的同时也是职业教育教师地位的提升,教师在这种氛围中自然会朝着专业化发展道路前进。
(2)建立完善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制度
职教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根本措施之一在于通过“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提高职教教师入行标准,体现职教教师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规范性。[6]首先,应该明确“双师型”的内涵,把由领导和学校规定的双师内涵进行规范化,一改目前教师忙于考证和应付的现状。其次,借鉴国外一些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职教教师的专业化应从入口处开始把关,职教教师的入职资格必须与普通教师的入职资格严格区分开来,建立一套严格的职教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和保障。第三,“双师型”教师准入门槛要设置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统一要求,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指导教育予以区分;第四,对于兼职教师要有严格的引进标准与规范的操作程序,加强岗前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使新入职的专兼职教师都能达到统一标准,不具备高职教育教学能力的坚决不聘用。[7]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建立在“双赢”目标下的校企合作,不断夯实校区合作基础,为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打通一条畅通大道。
首先应将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参与者角色转变为主体角色,让企业获得作为主体的权利从而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吸引有条件的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来,共同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标准、课程目标、培训内容等。将教师实实在在带入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毫无保留的将生产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技术经验等传达给教师。
其次,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建立与学校分享的人才资源库,鼓励企业员工到职业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把企业生产的新流程、新工艺及时带到学校,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
学校作为“双师型”教师特有的发展环境,考虑到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性特征,其专业化进程更离不开职业学校这一专属环境,因此,职业学校应该为其教师专业化提供一个有序、开放、和合的环境。
(1)优化教师成长环境
职业院校要积极创设各种条件,改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首先,学校应该统筹、科学安排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当减轻一线教师的繁重教学任务,让教师有自我提升和发展的时间。其次,不断提高教师的物质待遇,增加教师基本工资收入,帮助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和孩子上学问题等实际困难。第三,学校应该为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方案,定地定期派教师深入企业,解决教师企业实践经费、企业实践与学校课时冲突而不能保障基本工资等后顾之忧。第四,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科研环境,让职业学校教师的科研更贴近生产实践、更具有职教特色,并对有成果的教师给予奖励。
(2)拓宽“双师型”教师培训渠道
学校应结合实际,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多渠道聘请企业员工、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渠道,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除去必要的校外引进,大致可以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研修。[8]职前培训应针对新教师来源有所区别,企业引进的教师应强化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训,普通高校毕业的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实践技能的培训,让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学校应对新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等的不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和形式。
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除了外部的扶持和支持,归根结底还是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和提高。教师应该首先在思想上确立发展的观念,在技术发达时代,人的能力的发展一定要超越技术的发展,才能够更好的使用技术改造世界。[9]“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要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不断更新自我的能力,在自我需求实现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行业经验、文本理论等方面进行学习。
现代职业教育呼唤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10]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问题所在,整合各方面有利资源来加快专业化的进程,才能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宏伟蓝图。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2]钟远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究[J].职业教育,2015(4):58-59.
[3]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4]王然.浅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J].读书文摘(中),2015(8):40-41.
[5]杨立艳,张丽.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探讨——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22-25.
[6]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75-78.
[7]石爱民,徐建平,罗丽英.高职“双师型”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246.
张丹丹(1990—),女,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云南大理人,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李情(1990—),女,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5级研究生,云南昭通人,研究方向:民族地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