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6-03-03 13:22:58李丹丹吴汉东张莉力郭雪松
关键词:命题试题教学活动

张 振 李丹丹 李 然 吴汉东 张莉力 郭雪松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张 振 李丹丹 李 然 吴汉东 张莉力 郭雪松

(锦州医科大学 辽宁锦州 121000)

大学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和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反馈和引导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课程考试存在着考试形式单一,命题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难以最大化实现考试的作用效果,因此,本文对我国大学课程考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改革意见,为大学课程考试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大学课程 考试 改革

考试作为高等学校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教学质量和检验方式,也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人才培养具有评定、检测、导向、反馈和激励等功能,对人才培养产生深远影响,具有很强的导向性。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素质教育的理念并未深入人心。大学课程那种传统的、单一的期末总结性、鉴定性考试方式因考察点代表性差、难于反应学生的真实水平和素质,无法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日益凸显出弊端。因此存在着考试定位不当、考试内容片面、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命题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只强调考试内部各因素的表层影响,如建立试题库、流水阅卷等,仅仅停留考试过程的表面严格化,内在各因素缺乏活力,导致考试功能无法正常发挥,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性人才,探讨目前考试面临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考试改革势在必行。[1]

一、我国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内容偏窄

统一闭卷笔试,较固定的考试题型,难以体现不同性质课程的特点,考试涉及内容常常不可能完全覆盖到课程的各章节主要知识点,难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且记忆成分所占比重过大,理解、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考核比重较少,往往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和简单推理等基本技能,造成学生考试前突击,形成瞬间记忆,考试过后又忘记了该知识点,也导致学生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考试过关,不注重自身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2]

2.命题不够规范

由于教考不分离现象在全国部分高校存在,考试命题由课程授课教师命题,部分课程,尤其是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忙于科研,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不足,对命题要求理解不够深刻,往往出现命题偏离教学大纲要求,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试题考查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点和能力,特别是一些新引进的年轻高学历教师,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应用于实践,而忽略了教学考试规范。也有一些原则性、责任心不强的教师,会出现划定考试范围,降低考试标准、甚至放弃原则透露考题。命题时往往这种教考不分离、教师责任心不强的现象致使考试形同虚设。[3]

3.阻碍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能力,是具有发展性、创见性和开拓性的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的培养和发展。而目前国内的考试模式和现状难以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一些考试往往使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发展收到抑制,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二、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

1.考试内容的改革

以科学命题为切入点,应考虑到知识和技能的并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继承和创新的并举。应减少客观题的比例,减少死记硬背性试题的比例,加大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试题的比例。同时兼顾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通过考试引导学生养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4]

2.考试方法和形式的改革

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实现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笔试与口试、答辩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同时考试考核贯穿整个教学,施行多次考试与多种考试形式的结合,兼顾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等方面,实现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3.对成绩的评定方式进行改革

分散成绩的构成,加大实验、课堂讨论发言、作业、考勤等形成性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4.加强考试分析,反馈教学

课程考试结束后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试题、试卷进行全面分析,查找问题、总结经验、为以后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应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成绩分布,即各分数段所占的比例,一般按五级制划分,即90分以上,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59分以下。(2)平均分,反映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3)试题的难易程度,评估试卷质量。(4)区分度,反映试题是否可以把不同水平的受测者区分开来,如果能区分说明试题设计的好,反之,则差。(5)标准差,反映学生成绩平均分离散程度的测量指标,代表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与其平均分之间的差异程度。

5.加强考试管理

加强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进行考试纪律教育。制定统一有效的考试管理规定,避免高校有关考试管理的随意性,加强管理和监控,使规章制度不流于形式,得到贯彻和实施。

总之,大学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和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反馈和引导的作用。目前我国大学课程考试存在着考试形式单一,命题质量不高,难以适应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等多方面的问题,高校要不断探索大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新途径,提升考试质量。

[1] 卢晓东.考试模式改革与教学方式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112-117.

[2] 黄燕妮.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07.

[3] 殷国强,何承源.高校考试模式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能力[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4):26-30.

[4] 徐晓楠.建立与教学方法和模式相适应的考试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教师,2013,6:26-27.

*基金支持:2016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JG16DB140);辽宁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ZG201421);辽宁省食品质量与安全学会课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LSFQS201505YJ002

猜你喜欢
命题试题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下一站命题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对联(2011年24期)2011-11-20 02: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