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教育的思考

2016-03-03 12:23:18李传霞
关键词:教师队伍工匠供给

熊 英 李传霞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供给侧改革视域下高职教育的思考

熊 英 李传霞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承担着培养和提供合格劳动者重任的高职院校须积极应对。该文从确立实效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制定前沿的培养模式,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等方面对高职教育进行探讨,以期发挥高职教育在供给侧改革中应有的作用。

高职教育 供给侧改革 发展思考

2015年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应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扩大市场的有效供给。随后在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中首提“建设质量强国,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职业教育与中国制造、技术创新等紧密相连。

高职院校承担着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提供合格劳动者的重任,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基础部分,满足强调供给对需求的同时更应突出“有效供给”的重要性。但是,从供给侧结构角度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的发展水平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整体素质差次不齐,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加之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培养质量针对性和应用型不够强,导致高职教育面临着“招生难,就业难,转型难”困局,不能充分满足社会的“需求侧”。因此,高职院校亟需正视当前困扰“供给侧”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培养技能型,实用型高职人才,才能为推动产业升级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生力军。[1]

一、确立实效的教学目标

为适应国家供给侧改革,高职教育应把过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转变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要求,突出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强调工匠精神,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改变“只看知识技能,不看道德精神”的现象,从过去片面追求办学规模转到提高办学质量上来,从过去因循守旧单纯重视传授书本知识转到重视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型技能人才上来。高职学院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校园环境中打造工匠文化,宣传工匠精神,谨记“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古训。怎样才能把普通高职生逐渐打造为工匠,学校要大力倡导勤劳意识,摒弃“走捷径使巧劲”的急功近利思维。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体现了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只有勤勤恳恳掌握技术,踏踏实实努力创新,开拓视野,提升理念,增强能力,才能有成为能工巧匠的希望,才能真正助力供给侧改革。[2]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结构布局和运行机制,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加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对接最新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紧贴行业发展和岗位实际工作,完善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强化品牌学科建设,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高技能培养模式,扩大教育合作体系,搭建跨专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平台,构建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的制度与标准,注重教育和产业政策并举、并重,推进教育和生产过程相衔接,契合产业升级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无缝对接。

三、制定前沿的培养模式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高职院校应要求结合院校自身优势,在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上应不断吸收最前沿技术,前瞻性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调整专业规划、甄选课程教材、创新培养模式,推动人才培养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通过延伸层次结构,优化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手段,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伴随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教学方法,高度重视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高职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构建随时、随地、终身学习体系,不断改善高职教育供给,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

四、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

能者为师方为教育之本,师资队伍是保证学校长远发展的关键力量。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应充分重视并努力获得政策扶持和增强人才引进的自主权,加大对教师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校内专职教师,还是从企业外聘的行业导师都应该有一定的专项经费,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打造职业院校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流动挂职锻炼的平台,推进院校和企业共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健全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协同培养教师的新机制。完善以老带新的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提升全体高职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激发教师队伍的创新精神和开拓精神。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引进境外优质资源,加强与发达国家高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学分互认等合作关系,塑造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升供给的质量,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综上所述,确立实效的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制定前沿的培养模式,建设优质的教师队伍,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培养更多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的有德有用有效人才,勇于承担起供给侧改革发展中的重任。[3]

[1]姜超.顾潇啸.关于“供给侧改革”看完这十个问题就懂了[N].凤凰财经.2015-12-01

[2]方法林.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质量、效率和创新[M].教育现代化.2016-04

[3]纪慧蓉.产业升级视域下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功能及优化策略[M].教育与职业.2014.27

熊英(1974- ),女 ,湖南长沙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主要为:职业教育、教育社会学、社会发展等。

李传霞(1971-),女,重庆市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工匠供给
90后大工匠
国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风采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工匠神形
当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工匠赞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群众(2016年10期)2016-10-14 10:49:58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