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江
(厦门市海沧中学)
基于探究式学习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刘平江
(厦门市海沧中学)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在应用过程中,从相关的建构氛围、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一些研究思考。
探究式教学;地理课堂;研究
传统的地理学习目标重知识和能力,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理念强调“三维目标”和个性发展,要求体现自主性、生成性、独特性,体现师生互动对话关系,体现地理课程的学科特点,如何在地理课上落实这些理念?可以从“探究式学习”中获得思想的源泉。
新课程背景下建构探究式地理课堂,即不再是“应试”状态下的被动性学习,也不再是只求知识本身的结论性学习,而是为了获得主体的自身探究,以及在探究中自我发展的意义性学习。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教育理念。
1.营造情境,建构探究氛围
营造和谐的地理课堂环境,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搭建探究式课堂的桥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疑可探,有“如哽在喉,不吐不快”之感。因此必须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无所顾忌,大胆参与。
2.贴近生活,构建探究氛围
教学内容结合实际,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入手,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例如:“太阳高度角”与热水器的安装有什么关系?“地转偏向力”与水池放水时的旋转方向有什么关系?我国房屋大多坐北朝南;炎热干旱的阿拉伯地区,房子都是墙体很厚、窗户很小等等。在教学中,借助与地理关系密切的生活经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建构“在探究中”进行学习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经历成了学习的起点,学生的经验成了学习的背景,整个教学程序围绕学生的主动探究进行。例如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产生矛盾—反思提高—主动应用”的学习系统,逐渐推动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可以确立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动自由,并拥有更多发展和选择的机会,从而使探究学习程序化、科学化。
例如在“世界的气候分布”的教学中,让学生开展一次“环球旅行”,当旅行到东南亚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绘制一幅东南亚房屋建筑图。同学们经过讨论绘制出各种各样的房屋样式,各自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设计理由。学会收集地理信息,让学生利用一份城市旅游图,当一回导游,规划最佳旅游路线和景点。
探究式学习的旨趣就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之中。这一过程既是学生的参与过程、操作过程、探究过程,又是学生建立自我精神家园和提升自我生命价值观的过程,从而获得身体和心灵的解放与自我发展。
建构探究式评价机制,就是建构“完成探究”学习的测评手段。
1.建立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手段,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动力保证。重视和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地理学习、探究、进步、发展的过程。选择多元的评价方法,如地理辩论、答辩、图表制作、模型制作、读图分析等灵活多样、开放式的测评方式。从学生参与课堂的态度和质量、分组活动的态度和质量、提出和解答问题的质量、小制作、小论文情况、交流与合作程度、课外活动等各项目综合地评价每个学生,避免一卷定终身的评价方式。
2.鼓励开放性、可争议的见解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按课本和教师的讲解去建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由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富有探索性和开放性,所以学生在围绕情境性问题所展开的合作互动学习中势必会产生一些超常规的、甚至是出乎教师意料的看法或结论。对此,教师应以足够的宽容心态给予科学的评价,以尊重学生的想法,培养其创新意识。
探究式评价,是以课程为载体,以个人主题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自主性、开放性学习活动的总称。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个人素养,并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人的社会化。
探究式学习活动的最终结果是实现探究。“实现探究”是学生基于探究学习的终极追求和必然结果。根据探究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从具体探究开始,经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主动运用,再到更高层次的具体探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具体探究是核心,学生在行为探究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则是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中学地理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通过挖掘教材,多角度、多层次引导学生思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灵活运用、推陈出新的效果,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地理素养。魏格纳在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牛顿由苹果落地而创立“万有引力”定律;黄土高原的居民利用黄土的直立性而建造了窑洞等,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大自然的有心人,通过对知识、能力的探究整合,实现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让学生享受地理学习中的快乐,即强调基于体现学生个性倾向的学习探究过程中,促进学科理解的加深及地理核心能力的发展。不以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以兴趣爱好、学习态度、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式的形成、学科素养的建构等为目的。
总之,构建“探究式学习”的地理课堂,不仅能让学习者获得各种知识的滋养,而且能丰富学生对世界的感受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成为自我生命的探究者和创造者。
[1]李卫民.地理探究学习模式的构建与指导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
[2]辛继湘.让探究教学神形兼备[J].中国教育学刊,2005(1):34-35.
[3]张军蕊.走进探究式课堂教学[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2).
[4]郝志军.探究性教学的实质:一种复杂性思维视角[J].教育研究,2005(11):66-70.
[5]张召飞.探究学习:地理课堂教学的突破口[J].中小学信息与技术教育,2005(6).
·编辑 贺轶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