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王 丽
基于学生差异性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分析
江苏省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王丽
数学教学关键在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理念缺乏数学思维的认识,无法让学生真正具备数学能力。所以,本文结合数学学习的需求,基于学生的差异性探讨培养数学思维的方式,希望能够对我国数学教育有所帮助。
学生差异性数学思维培养
数学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以及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的学生层次并不一致,每一个班级难免存在后进生的现象。因此,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使整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都得到提高。
数学是一门应用型科学,与人的工作、学习、生活,乃至生存息息相关。不过,在教育上却忽略了这一问题。我国当前的数学教学,完全是以应试为目的培养,简而言之,是指在教育上注重学生的成绩,而缺乏学生数学能力的关注。这种状况对学生的发展无益。所以,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其能够拥有解决所有问题的数学能力,而不仅是解决数学问题。另外,数学问题的种类繁多,现有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让学生掌握所有的题型。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思维,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问题,并找到合理的方式解决,对其成绩能够产生帮助。
学生学习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采用统一的培养方式难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效果。所以,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之中,要在了解全体学生学习程度的基础上,对于学生进行分层,采取差异性的教学方式,如此,才能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学生分层。
实现有效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需要进行差异性教学,首先要在分层上做好工作。在对学生分层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因素:一是教学资源是否许可,学生的层级越多,教学资源的消耗越大;二是学生是否存在明显差异性,根据差异性进行分层,可以减少层级内的教学难度;三是考虑学生个性因素,避免因分层造成学生成绩下滑。
结合上述需求,在分层时应采取最少为三组的方式,分别为:A组,学习成绩较好,并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B组,成绩中等,学习态度相对认真,但缺乏学习方法;C组,成绩表现较差,但有兴趣学习数学知识。三组便是三个层次,之所以采取分组,而并非分层的方式,是考虑到级别差异,会对学生造成情绪上的影响。另外,对于已经放弃学习,或是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的学生,则作为特别组,教师可以对其引导后,再放入适合的组别。
2.教学目标分层。
上述内容中已经根据学生特性进行分层,而教师则需要根据层级特性,设定适合的教学目标。具体来看:第一,针对A组的教学目标,A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较强,而且行为比较认真和刻苦,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A组目标的设定,应在难度、知识厚度等方面,较比于一般教学目标略有提升,进而帮助A组学生更好的发展;第二,针对B组的教学目标,B组学生的问题在于缺乏方法,因此,目标设定上,应该以学生在学习方式,以及数学思维的表现为目的,尽可能地提升该组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第三,针对C组的教学目标,C组学生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方法和不够刻苦,在目标设定上应采取成绩反馈机制。
3.作业布置分层。
考虑到教学资源的问题,很难在课堂中采取分层教学,所以,只能够通过作业的设置,帮助学生创造差异化的学习环境。具体来看:第一,A组作业的设置,应采取减量的方式,并提升作业难度,实现巩固基础的需求即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第二,B组作业的设置,需要采取典型题目,培养学生的处理思维和意识,同时,也可以用较具难度的问题,以考验学生是否掌握数学思维;第三,C组作业设置,采取基础作业为主,并要求难度较低,作业量较少,使学生拥有足够时间消化知识。
4.评价分层。
现代教学中,评价主要用于激励,具体方式如下:一是对A组学生采取竞争激励,使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竞争;二是对B组学生采取一般激励,使其能够维持数学学习热情即可,同时要避免激励程度过高,造成学生得意忘形;三是对C组采取肯定激励,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的提高,但是学生之间在学习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是应该在了解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促使全体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1]高军杨.基于《数学分析》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1)
[2]宋云涛.基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高等数学教学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3)
[3]路美秀、王玉山、巫小蓉.“离散数学”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