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大学生冲突性话语的化解策略研究
吴鸿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大学生日常话语交际中,冲突性话语占据重要地位。而化解冲突,实现语言缓和与人际和谐,是交际主体努力实现的永恒主题。运用布朗和列文森的会话礼貌补救策略原理分析大学生冲突性话语化解语用策略,以构建青年良好的交际环境与和谐校园。
大学生;冲突性话语;化解策略
冲突性话语研究逐渐开始进入社会语言学界的关注范围,目前国内基于礼貌策略的冲突性话语研究不多,主要涉及冲突的本质研究和分类以及冲突话语的管理机制和结束策略。
本文选取具有时代性特征的青年大学生日常交际中的冲突性话语为语料,考察大学生活中冲突性话语违反礼貌原则的情况,重点研究对应的化解策略,为解决校园语言冲突问题提供启示。
礼貌是为最大限度地维护听话人和说话人面子所做出的努力,因此他们称礼貌为“补救策略”,这些补救策略表明:说话人没有威胁听话人面子的意图,或试图减弱这种对面子的威胁。Levinson和Brown提出五种补救策略,依次为:(1)不使用补救策略、赤裸裸地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2)积极礼貌策略;(3)消极礼貌策略;(4)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5)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
⒈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
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是指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避免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这时,说话人的意图未必能被听话人理解;因为这一意图是不明说出来的。
例:宿舍里,
A:你不要没脱鞋就踩着栏杆上床拿东西。
B:当没听见,下次继续踩!
【互不讲话】
对话中B对A的要求给出直接锐利的回击,丝毫没有掩饰地攻击A的面子。对这种赤裸裸地威胁对方面子的话语,选择言语之外的不威胁面子的行为策略,显得简单而高效。
2.积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策略就是满足说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使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
例:
A:毕业之后是考研还是找工作?
B:得考研啊!不然哪里找得到工作。
C:直接找工作赚钱吧!
D:没人想结婚啊?
A:啥结婚啊,女人得自立,知道吗?
B:我同意。
C:我也同意。
D:考研和找工作不冲突吧,边学边找工作实习不行吗?
A:来不及复习的。
D:算了,反正提前准备吧,大四不考研,天天赛过年。
B:走一步是一步吧!
C:一起加油吧!
A/B/C:嗯。
ABCD四人一起谈论毕业后的去向,各自都想求得他人的认可,但由于意见不统一产生话语冲突,对于希望获得对方认可、同意或者赞赏的面子属于积极面子。
3.消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主要是说话人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因此,主要以“回避为基础的”。
例:教室里,
A:同学,不好意思,这是我们占的位置。
B:我来的时候没看到你的书,先来先坐。
C:算了算了,我们坐后面吧!
对话中A同学企图用自己占过位置的理由来干涉B同学坐到该座位上,而B同学不愿意接受这种强加,因此产生争执。AB同学都不愿意接受对方的要求威胁了双方的消极面子,此时C同学“算了算了”是一种减少强加的中和方式。
4.非公开策略
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被视为最礼貌的策略,可以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损伤之嫌,会得到说话有策略之赞誉。
例:办公室里,
A:她今天犯的这个错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B:我们有问题可以慢慢说。
A:你自己看看慢慢说有没有用。
B:那随便你。
A:如果她是“定时炸弹”,那就一定会“炸”的,不然我们看看好了。
对话中AB就“她”的问题严重性产生话语冲突,最后A将“她”比作“定时炸弹”,用隐喻的方式反驳了B,含蓄威胁了B的面子。而正是这种含蓄的非公开策略解决了这场争论。
5.不使用补救策略
不使用补救策略就是尽可能直接向听话人表明自己的意图,其基本模式是“DoX”。一般说来,说话人以这种最直截了当的“指令型言语行为”来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策略,是不担心听话人可能的报复。
例:
A:我也知道我做错了,但是你们都和我冷战,所以就不敢和你们说。
B:你什么都不说,怎么解决问题,哪怕吵架,话只有说出来对大家才是最好的。
A:宿舍有宿舍管理规定,既然规定了不准带饭进宿舍,咱们就应该遵守为好。
AB双方都对对方感到不满,但对话开始都是含糊其辞。后来A直接摆出校纪校规,没有使用任何补救策略,却对这种冲突起到了很好的解决作用。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于干涉自身自由的言语行为更容易引起冲突,而这种冲突最佳的解决方式就是采取“消极礼貌策略”中和性的言语来应对。同时,大学生群体也是思想先进的新时代青年,为了避免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往往采用不施行面子威胁的行为策略,虽然说话人意图未必会被听话人理解,但是话语冲突却不会进一步扩展,并且结束得干脆利索。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李成团,冉永平.会话冲突中的语用管理探析[J].中国外语,2011(2).
注:作者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