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乐”作舟
——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2016-03-03 00:34曾钦佩四川外国语大学
新课程(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幸福感目标

曾钦佩(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海无涯“乐”作舟
——论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曾钦佩
(四川外国语大学)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重视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也注重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能力发展,学业成绩的高低不再是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体会到快乐,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育能否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否让“孩子有权享受欢乐和幸福”则成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关注的内容。而提高现今中学生学习的幸福感,则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中学生;学习幸福感;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生的学习通常可从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层面来进行理解:“知之”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对知识与技能本身进行理解与掌握;“好之”指喜爱学习的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能够高效地进行学习和知识运用;“乐之”则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学习当成乐趣,能在学习中找到愉悦感和幸福感。而学习幸福感来源于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处的学习环境表现出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

虽说当代中学生普遍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大人们眼里,他们俨然是“幸福的一代”。然而,由于我国教育评价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往的教学评价往往局限于学业成绩,分数成为判别优生、后进生的唯一标准。传统中学培养了大量的“知之者”,一味以高升学率作为教育目标,却忽略了培养“乐之者”才是更高层次的治学之道。学生的学习压力沉重,学习幸福感遭到严重打压,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还容易导致其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如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以人为本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有学者认为,教育以幸福为终极目标。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达成“乐学”,这不仅是学生自身的需求,更是时代发展的需求。

就“乐学”而言,学生要在学校、教师、家长的帮助下,学会思考,能在学习中享受到一个思想者的乐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校方面

1.丰富课程内容多样性,强调课程形式多元化

因为存在中、高考这样的考试评价机制,在过去的中学课程中,普遍存在语文、数学、外语过分受重视,而史地政物生化被视作冷门“副科”的现象,音乐、美术、德育和体育等学科更是常年不受重视。单一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疲劳感和压抑感更是降低了他们在学习中的幸福感。因此,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学校要注重丰富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强调课程形式的多元化。在内容方面,除了多增加校本课程和本土课程,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外,学校还应该强调德育和体育的重要性,因为健全的人格和体格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在形式方面,在传统课堂学习高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上,多开展综合实践课、活动课,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成就感。

2.注重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

现如今,过分重视学业成绩的教育评价机制、父母“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青春期的敏感心理、升学择校等问题给中学生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却又苦于无处排解。因此,在学校有必要成立并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开设相关的学习心理辅导课,在与学生交流谈心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排解在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和体验。引导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形成积极的学习心态和情绪体验。学校要把对学生的关怀落到实处,如制定校规时,避免出现“红领巾”“绿领巾”之类的现象,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育训练做到有效有趣,学生体检做到不流于形式……种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都可以让学生产生被重视感,满足其归属与爱的需求。

3.加强家校联系,做到沟通及时有效

现今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弊端,家长在物质上过分满足孩子的欲望,对于孩子的学习要么期望过高,要么放任自流,而对于学习效果的压力则过多地施加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因此,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就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及时而有效的沟通,力求达成一致且科学的教育观念。同时,当今学生与家长之间也存在着代沟与隔阂,因此,学校也要充当桥梁的角色,帮助家长形成合理的期望目标,改进教育方法,正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教师方面

1.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学习幸福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最直接的作用。教师过硬的教学技能,专业的学科知识在达成教学目标、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任。高效有趣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达成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其学习动机。当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离不开教师的努力与付出,首先,教师要持续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教学技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营造活泼和谐的课堂氛围,既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知识,也提高了他们对于学习本身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帮助学生建立强度适当的学习动机,以求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恰当地合作与竞争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教授在提出新教育基础理论的核心思想时曾说到,要坚持“四个还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尊重、信任、宽容和关爱。教师还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学会从事物发展规律中寻找问题,善于探寻和发现隐藏在事物背后不易被人察觉的规律。

同时,在学习中也可以引入竞赛机制,利用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学生大多都有求胜争强的心理,教师要对此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这对于学生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人际关系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3.正确恰当的评价

当今,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少学生因为过分在意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体育、德育、美育的发展。一些有其他方面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因为学科成绩不太理想而遭到打击,导致自我信心的缺失。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的时候,应该从关注学生幸福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感受,促使学习主体感受到幸福。在评价的内容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程成绩上,还应该看到他们优秀的道德品质,特殊的才艺潜能、实践创新能力等。学生是需要鼓励的,多给他们关爱,少打击批评,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4.正确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会出现情绪耗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等现象,这不仅导致教学水平低下,更容易影响教师对学生产生消极否定的态度和情感。

第一,教师要积极转化自己的厌教情绪,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若出现职业倦怠症状时,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压力来源,做好压力管理。第二,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尽量避开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的雷区,确立积极乐观的工作心态。第三,教师可以适当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保持身心愉悦和对工作的热情,有效转移负面情绪。

三、家长方面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学校要和学生家长建立及时而有效的联系,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这是因为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许多不足:家长对于孩子要么期望过高,给予孩子设定不切实际的高目标,造成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要么就是过于专注自己的事业,对孩子放任自流;溺爱孩子,过于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无理要求,这些不恰当的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种种因素都可能降低学生在学习中的幸福感,提高学生学习幸福感,家长需做到以下几方面:

1.建立合理适中的期望

期望是一把双刃剑,积极合理的期望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取得进步,而过高的期望则容易导致学生压力过大,自信心受挫,产生厌学情绪;而过低的消极期望则难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甚至容易产生被忽略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

2.建立民主型家庭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幸福感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家长要重视亲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加共同语言,耐心地听孩子讲述发生在学校的事情,正确引导他们面对挫折、克服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让他们感受到爱与关怀,同时也不会形成过大的压力负担。

四、学生方面

1.确立学习目标,培养合理的动机强度

合理的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最佳的学习动机。首先,学习目标要具有可行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制订遥不可及的目标。其次,目标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具有激励性,一旦达成,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满足,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后,分别确立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计划性,更容易实现;而长期目标则对学生有一个持久的激励作用,更能考验学生的决心和耐心,维持长久而稳定的内在动机,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需要培养稳定而积极的内部动机,思考自己到底为了什么而学习,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有可能在学习中形成持续稳定的幸福感。

2.自我教育:自制力与约束力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容易受到外界的许多诱惑。在这一阶段,学生更应该进行自我教育,分辨什么是益,什么是害,树立基本而清晰的是非观,提高自身的约束力,增强自制力:同时,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重、时间紧,在高强度的学习压力下,学生要善于进行自我调节,松弛有度,不要把学习当作一门苦差事,而是尽力做到真正的“乐学”。

新课程改革注重以人为本,如今教育界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既有利于培养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古语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传统眼光里,做学问仿佛是一件苦事,但如今时代不同,教育一直在进行改革,只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自己找到了理想的教育和学习方法,“学海”虽“无涯”,但学生也可以做到以“乐”作舟。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编辑李建军

曾钦佩(1992—),女,汉族,重庆璧山人,四川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幸福感目标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幸福感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