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淑慧(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新课改下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教学
徐淑慧
(山东省日照市外国语学校)
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层出不穷,当下,各种冠以“新课程”的课比比皆是:课堂上,多媒体轮番轰炸、小组讨论层出不穷、角色扮演惟妙惟肖、师生配合天衣无缝……课堂活跃了,但是不敢说有生机有魅力,热闹背后总让人感到遗憾:浅薄有余、厚重不足;总让人觉得别扭:总有一些随意性、功利性的痕迹……于是一个问题浮出水面:课堂如何才能真正有效?
工作了七八年,对学生的教育总感觉那么苍白无力:无论是微风细雨的谈话还是暴风骤雨的批评,大多数时候学生是没有表情的,也就是说我们拿出一节课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和学生谈话,我们想走进学生内心深处的时候,我们是失败的,学生不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也就是失败的、无效的,曾经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学生的任何批评教育,只有建立在有效谈话的基础上才是成功的。细细品味,越来越觉得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那么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呢?如何让有效教学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落实呢?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综合实践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仅仅是引导者,所以,教学中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而不仅仅是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展示自己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师生的亲密无间,也不是教师的高高在上,而是师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课下是朋友,课上学生必须尊重老师。我们的学生心智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很多时候尺度把握得不是很好,因此师生之间有必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学生尊重、信任、佩服我们,才会真正的聆听我们。综合实践课堂更多的不是学生知识的掌握,而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种种体验,因此,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中学生更多的是参与活动,而具有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各种活动的前提。
2.理解并宽容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教育环境导致了学生品德、思维方法以及智力上的差异等等,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孩子们在智力上的差异并不比体力上的差异小。但是这种差异从多元智能理论来看,差异并不是差,有的人语言有优势,他可能会成为一名诗人;有的人有运动优势,可能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有的人在音乐方面比较有天赋,可能空间想象能力就没有那么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能妨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可能正是具有某些智能的孩子表现的时候,也正是在考试的科目中受到打击的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的一个过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将其大力发展。
3.爱每一个学生,并坚信他们都会成功成才。“皮革马力翁效应”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人,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基于此,我们教师应该从内心深处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他们都会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并且将这一期望更好地展现、传达给学生。在多年的综合实践课堂上,我观察到很多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孩子,他们完成的作品往往会比成绩优秀的孩子还要完美,这也体现了这些学生对成功的渴求。
1.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教学资源是建设综合实践高效课堂的前提。奥苏贝尔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中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一原理是奥苏贝尔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不仅是本学科方面的,还要考虑到教材中可能出现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把握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批判性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过程是更为重要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应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最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把握课堂中的闪光点,从而进行知识的生成与迁移。
2.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并进行用心的导入。教学目标是整个有效教学的导航系统,目标过高,难以达到,学生不知教师所云,打击学生积极性;目标过低,学生早已经掌握了,在课堂上就会觉得没有味道,也会伤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的目标设计要切合实际,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水平上,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通过小组合作、通过教师讲解能够掌握新的知识。一个好的、新颖的导入能瞬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把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中。也许阅读的内容我们能掌握10%,也许听到的内容我们能掌握15%,但亲身经历的内容我们至少能掌握80%,因此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活动、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及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身的关注;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让学生积极地讨论,深入地探究。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会更有成效。
3.善于引导帮助学生并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是进行综合实践有效教学的关键。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互动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有效提问,有效管理课堂。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是给学生搭建攀登的台阶,使之逐渐接近目标。有效教学指的是对全体学生的有效,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要让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因此,教师应逐渐缩小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满足学生的需求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差。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也为了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拓展一些知识内容,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比如,在教学《邓稼先》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在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邓稼先的生平和相关的事迹,以确保学生在丰富的材料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合作是现代很多学生身上都缺少的,但也是学生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意识和能力,当然,合作意识的形成也是影响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活动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来引导学生在“兵帮兵”“兵带兵”的学习模式下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而在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确保语文课堂效率最大化实现。
例如,阅读下面的诗句: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__________丙句:_________
在练习该题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该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在小组讨论和生生交流中找到本题的答案,同时,还要组织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试题的分析,帮助学困生学会思考,进而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解题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选择多种策略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在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做好保障工作。
张植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参与度的思考[J].课外阅读:中旬,2013(3).
·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