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刘巧华
“双做”教学模式探究
大连市烹饪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刘巧华
想要实施“做中学、做中教”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首先必须深化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本文主要论述了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因、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为推进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方法。
中职学校 做中学 做中教面点课程改革
2007年9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大连市轻工业学校时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教、学、做”的重要讲话。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实施“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课程改革为核心,逐步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体的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体系,为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做基础准备。
1.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内容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繁、难、旧,不够实用,内容交叉重复。两年的专业教育内容大都集中在理论教学上,时间都耗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普遍反映专业课内容太陈旧、太落后。有的课程内容不能正确反映地方专业工作实际和经济发展实际。如面点专业抻面章节中关于面团加盐的内容:教材一般采用和面时先加盐的方法,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则是在溜条的过程中加盐。若在和面时加盐,会导致面团筋力过大,不便于操作。大连地区的面点操作技法与教材讲解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教材中的好多内容与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考试内容不符,这给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
2.课程类型方面。
就课程类型而言,职业教育属于学科课程。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学科知识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来构建课程,其知识的组合排列顺序和方式是根据知识之间的相关性来组织的,知识结构是以理论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是一种间接经验。它远离社会生产实践,远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对于中等职业教育来说,专业教育的重点是职业能力训练,是工作过程中的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培养和训练,不是学科理论体系,它是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必需的技术性知识。
3.课程结构方面。
由于对职业教育本质认识不到位,我们有关课程专家在课程结构设计方面也存在着脱离学生学习实际的现象。目前的课程结构设计是金字塔式的,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分为三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大多数专业技能的形成完全可以直接从专业实践入手,不必经过相当长的一段理论学习,同样可以掌握技能。当然,这绝不是排斥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从实践入手,以实践为主,在实践中渗透必要的理论学习,更适应职教学生特点,更切合教育对象的学习实际。所以,改变课程结构,从专业实践入手,实施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教育是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职业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推动就业导向教育的突破口。这种专业教育方法与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是完全吻合的。
打破传统的专业学科课程体系,逐步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适应“做中教、做中学”的课程体系。
1.课程目标定位要坚持职业能力形成导向。
我们在课程目标设定上,首先要转变观念,从学生实际和社会从业实际需要出发,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形成作为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改变专业教育脱离实际、脱离培养目标要求的现状。作为从事专业课教学的老师要深入生产活动一线,分析研究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要求,以此作为课程选择和组织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选择要坚持实践主体导向。
专业教育应该以实践为主体,坚持以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不应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化,要根据专业实践的需要来选择必要的、必需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要服从于专业实践的需求,这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方向。
在专业课程内容选择方面,还应注意围绕工作岗位的需要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兼容性。在职业能力训练和必要的理论知识渗透中,把具体岗位的职业道德要求、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环保意识、健康心理和文明举止养成等内容,纳入专业课程内容。专业教师要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和实践实习活动,亲身感受、体会企业文化、企业职业道德要求及规章制度要求,有计划地把这些内容纳入课程内容当中。同时,还要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发展情况,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课程的内容,以保证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先进性。
3.在专业教育方式上要坚持合作、交流、探究导向。
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能力,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与人共处的社会能力又是一个人必需的基本发展能力。有人把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称之为关键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一个人在学校学习,在企业工作,在社会生活,一生当中都要面临着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问题。职业学校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合作、交流和探究的方式正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专业教育方式改革尤为重要。这样的理解和思想,对于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专业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总体设计上,要不断探索研究,要摒弃单项直线输入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职业能力培养和特定工作任务要求,把系列工作任务细化成若干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工作项目。每一个特定的工作项目都有标准要求、技术要求和难度要求,其中蕴含着特定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完成这样一个工作实践内容,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需要小组合作攻关。
比如,面点在专业中,制作提褶包子。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有的学生和面,有的学生拌馅,有的学生烧水,有的学生刷屉,如此才能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成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每一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融于社会、融于集体和与人相处交流的社会能力逐步形成。完成一个工作项目,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大家更加热爱专业,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自己充满信心。应该说,这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成果,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的较高境界。
4.在专业教育方法和策略选用上,要坚持任务引领和项目教学导向。
为适应实践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应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方法和策略,探索研究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特点、规律,探索研究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面点教学中体现“做中学、做中教”,实现起来并不难。我们只要有一本配合“做中学、做中教”的教材,而教材中的内容应该以大量的北方面点来驱动教学。所以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根据国家教学大纲和企业用人特点及学生专业特点,设计菜品。菜品必须贴近实际,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同时又符合市场需求。如南方多以云吞和烧卖为主,北方则多以馄饨和蒸饺为主。
5.在课程评价改革方面,要坚持学生从业能力需求导向。
改革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课程评价,要把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岗位能力的形成、职业意识的渗透、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评价课程内容的基本的、重要的标准。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关注学生从业能力发展的需求和职业资格的获得。在课程实施即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教育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把岗位工作任务纳入课堂专业教育当中。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首先要明确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要深入社会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人才需求,把握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能力标准,建立实践导向的课程教学评价标准,逐步构建适应“做中学、做中教”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
于忠生.以“做中教、做中学”为指导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3):71-73
本文系大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学校烹饪专业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 JG201436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