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燕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
陈志燕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
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受到广大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同时,数学也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较强的思维能力是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然后研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拓展思维
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数学的学习不仅在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思维能力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更何况小学是学生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那对他们日后中学数学的学习也会有深刻的意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一种抽象的能力,它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学是学生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思维逐渐由直观形象转变为抽象逻辑,小学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较强,数学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数学教学来进行,而数学的学习又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1.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枯燥,“填鸭式”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很难发散学生的思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教学,逐步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首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老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可以将数学算式转化为日常生活问题,如算式:15-8+6=?可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假如你妈妈前天买了15个鸡蛋,昨天吃了8个,今天又买了6个,那么现在还剩多少鸡蛋?这个问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乐于主动探索,发散思维,在此过程中不自觉地提高了自身的思维能力,也明白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还可以开展“书店超市”游戏活动,对各类课本进行不同的定价,比如,语文课本10元,数学课本12元,英语课本8元,然后让学生扮演店员、顾客,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通过“买、卖、找零”等过程,学会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法则,同时也学会如何运用人民币,有效诱发学生主动思考。
2.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要想在数学课堂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将抽象的知识运用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处理,制成课件,将数学知识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将数学思维的过程完整地展现在课件中。
3.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相对抽象,但如果能将其通过实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认识长方体时,可为学生准备长方体模型,也可以让学生用有封口的纸盒代替模型,引导学生细致、准确、有序地观察长方体的特征。首先,观察长方体的面,包括面的形状、个数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然后,观察长方体的棱,包括棱是如何形成的,棱的条数以及棱与棱之间的关系。最后,长方体的顶点,主要包括顶点是如何形成的,定点的个数,为什么要认识顶点呢?因为顶点的学习可以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探索,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4.一题多解训练,拓展思维
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很多,数学老师在讲解时,应注意加强学生的一题多解训练,让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拓展思维,了解多种算法之间的联系。比如,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条公路长100米,前三天工人完成了30米的修建工作,且每天修的长度相同,如果按照这种进度修路,那么还需多少天工人才能完成修路任务。这道题有两种解答方法:其一,30÷3=10,100-30=70,70÷10=7;其二,30÷3=10,100÷10=10,10-3=7。这两种解答方式都是正确的,通过这类教学实践,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总之,要想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老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
[1]吴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学周刊,2012(23):66-67.
[2]崔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法初探[J].科学中国人,2016(9):240.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