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2016-03-03 05:39丁惠玲魏淑相范崇帅孙文启陈蕾
关键词:祛风除湿湿疹酸性

丁惠玲,魏淑相,范崇帅,孙文启,陈蕾

(1.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潍坊 261061;2.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41)

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丁惠玲1,魏淑相2,范崇帅1,孙文启1,陈蕾1

(1.山东省潍坊市皮肤病防治所,潍坊 261061;2.山东省潍坊市中医院,潍坊 261041)

目的 观察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嗜酸性白细胞的影响。方法 共入组慢性湿疹患者96例,对照组34例口服西替利嗪片,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试验组62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同时口服祛风除湿中药,治疗后第2周和4周、停药后2周随访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有效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结果 临床随访过程中脱落6例,其中试验组2例,对照组4例,最后完成治疗患者90例。治疗2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50%(30/60)和16.7%(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56/60)和60%(1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分别为(5.6±2.4)%和(5.4±2.5)%,治疗4周后分别为(3.2±1.6)%和(4.0±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2周所有试验组患者症状总积分持续下降,对照组中50.0%(15/30)患者症状总积分持续下降,26.7%(8/30)患者症状总积分不变,23.3%(7/30)患者症状总积分较停药时上升。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祛风除湿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可以降低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慢性湿疹;祛风除湿;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慢性湿疹顽固难愈,临床治疗多采用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即时效果满意,但存在停药后易复发,以及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等缺点。湿疹属祖国医学“浸淫湿疹疮”、“血风疮”之范畴,中医辨证施治以及一些经方和验方对湿疹的治疗起到了良好的疗效。我院于2014年1月—2014年10月应用我院自制协定方剂采用祛风除湿法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慢性湿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关于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②嗜酒、肝肾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其他微生物感染的患者;④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严重系统疾病的患者;⑤近1个月内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免疫抑制剂、抗真菌药物、中药及中成药制剂者,均不纳入观察对象。排除标准:不遵医嘱用药者或治疗期间合并其他有效药物者、治疗中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者。

按以上标准入组患者96例,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62例,男26例,女36例,年龄25~60岁,平均(36.04±7.89)岁,病程3~60个月,平均(12.85±11.37)个月,治疗前严重程度评分9~35分,平均(19.07± 7.35)分;对照组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26~59岁,平均(35.89±8.16)岁,病程4~60个月,平均(12.69±10.56)个月,治疗前严重程度评分8~36分,平均(18.79±7.25)分。2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案 试验组口服我院协定祛风除湿方剂,组方为全虫6 g、皂刺12 g、皂角6 g、白蒺藜15 g、黄柏15 g、苦参9 g、白鲜皮15 g、炒槐花15 g、威灵仙12 g、荆芥12 g、防风12 g。口服西替利嗪片(商品名西可韦,苏州东瑞制药公司生产)10 mg,1次/d,外用糠酸莫米松(湖北恒安药业公司生产)1次/d,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外用糠酸莫米松,用法同上,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3 研究方法和疗效判定 分别在治疗2周、4周时记录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积分,并在第4周疗程结束时判断疗效。同时观察治疗中的不良反应。2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进行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的检测,对比2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变化。疗效判定标准参照EASI 4级评分法。观察指标:瘙痒、丘疹、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分别按程度计: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统计;皮损面积按0~6分统计,0为无皮疹,1分为<10%,2分为10%~19%,3分为20%~49%,4分为50%~69%,5分为70%~89%,6分为90%~100%。再根据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积分下降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为指数≥90%;显效为指数60%~89%;好转为治疗指数20%~59%;无效为疗效指数0~20%。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4 治疗结束2周后,对所有结束临床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等级分组资料,采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随访过程中脱落6例,其中试验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完成患者90例,其中试验组60例,对照组30例。

2.1 疗效 治疗后2周和4周,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总体疗效比较采用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试验组、对照组治疗2周、4周时,E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有下降(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见表3。

表1 2组慢性湿疹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慢性湿疹治疗2周、4周EASI评分 (s)

表2 2组慢性湿疹治疗2周、4周EASI评分 (s)

组别 n EAS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试验组 60 19.07±7.35 08.89±3.34 2.21±2.02对照组 30 18.97±7.25 11.02±3.28 5.42±2.51 t 0.06 1.39 2.74 P>0.05 <0.05 <0.01

表3 2组慢性湿疹在治疗前后嗜酸性粒细胞比例的比较

停药2周后,对患者临床复诊或电话随访,所有试验组EASI评分持续下降,对照组中15例患者EASI评分持续下降,8例患者评分不变,7例患者评分较停药时上升,其中1例上升>20%。

2.2 不良反应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正常。

3 讨论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变应性皮肤病,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环境因素和基因突变的共同作用相关。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FLG基因突变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增加了外源性抗原经皮肤的进入和吸收[1]。慢性湿疹在中医学中属于“浸淫疮”、“血风疮”的范畴,且大多数患者由于急性湿疹失治误治迁延而成,均具有较强的顽固性和难治愈性[2]。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湿疹,而随着此类西药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临床治疗效果则逐渐降低,并极易形成严重的药物依赖性[3]。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湿疹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医学辨证论治,采取个体化治疗,与西医相结合对慢性湿疹具有较好的疗效[4]。本研究中,试验组采用中药祛风除湿法联合西替利嗪及外用糠酸莫米松治疗方法,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替利嗪和糠酸莫米松治疗的对照组,治疗4周后,2组EAS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更显著。2组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下降更明显。

慢性湿疹的病因病机是由于湿热缠绵所致,热邪易耗伤阴血而导致血虚风燥,湿邪易阻滞气机而形成气滞血瘀,故慢性湿疹多为血虚风燥夹湿之症[5]。据此观点,并结合潍坊本地湿疹的发病情况,笔者认为:湿疹发病起于风湿,迁延日久,热伤津,湿阻气,可形成气滞血瘀夹湿之证。若老年人得病且时日长久后,会形成血虚风燥等虚实夹杂的征象。据于此,笔者采用祛风除湿法(我院自制中药协定处方肤痒煎)是依据《赵炳南临床经验集》全虫方化裁而成,组方为全虫、皂角刺、猪牙皂、刺蒺藜、黄柏、苦参、白鲜皮、炒槐花、威灵仙、荆芥。方中全虫、皂刺、猪牙皂为君药,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全虫、皂刺、猪牙皂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风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中药祛风除湿法联合西药内服及外用,治疗慢性湿疹取得很好的疗效,本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且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有明显下降,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提示,祛风除湿法联合西替利嗪及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不易复发,且不良反应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Burgess JA,Lowe AJ,Matheson MC,et al.Does eczema lead to asthma?[J].J Asthma,2009,46:429-436.

[2]翟成牛.活血化瘀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J].基层医学论坛,2008,32(12):1021.

[3] 张立新,杨顶权,宋佩华,等.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手部皲裂角化性湿疹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2-44.

[4]周萌,陈会茹.中药消风散加派瑞松霜治疗亚急性、慢性湿疹158例[J].中医杂志,2006,47(4):286-287.

[5] 叶静静,曹毅.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6(1):61-63.

R758.23

B

1672-0709(2016)06-0367-03

2015-08-17)

猜你喜欢
祛风除湿湿疹酸性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盛夏中医治疗风湿病有良方
祛风除湿法治疗IgA肾病的Meta分析
风市穴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烃的含氧衍生物知识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