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朱自清散文中的叠词

2016-03-02 20:01李曼曼
学语文 2016年4期
关键词:梅雨潭叠词荷塘月色

□李曼曼

谈谈朱自清散文中的叠词

□李曼曼

朱自清散文中的叠词,类型丰富,变化多样,极富表现力。既能摹声,又可绘色、状物,与各种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运用,更加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朱自清好用叠词,可能与其对美感的追求和善拟古诗有关。

朱自清;散文;叠词

叠词是词的重叠形式,古汉语中称迭(叠)字、重言。汉词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副词都可以重叠。单音名词和量词的重叠如“人人、只只”,表示“每一个”的意思。动词的重叠如“看看、讨论讨论”,表示动作时间短或幅度小。形容词的重叠表达的感情色彩比较复杂,一般带有加强的意味。由于叠词构成叠音,还可以加强作品的节奏感,具有反复的音乐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几乎每一篇都可以找到一定数量的叠词,尤其是抒情性的散文叠词的运用更是频繁。仅千把字的《荷塘月色》中就有三十多处叠词,《绿》有16处,《春》有15处,以及他的其他几篇著名散文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匆匆》等文中都出现了大量的叠词。可见,朱自清很喜欢运用叠词,而叠词在他的语言艺术中也确实颇具特色。

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用了三十多个叠字,还利用好些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非常传神地描摹出了眼前荷塘周围的景象,比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木,“隐隐约约”的远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的舞女的裙,“缕缕”的清香,“静静”的花叶,叶子“密密”地挨着,“脉脉”的流水,月光“静静”地泻在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弯弯”的杨柳等。多处叠词的运用既加强了各个句子的语意,又使作品非常自如地开合,继而渐渐地舒展开来,更显出整篇作品音韵的和谐,洋溢着情趣美。因此运用叠词是朱自清先生非常擅长的一种手法。譬如:用“田田”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来刻画荷叶的深度,用“曲曲折折”来显示荷塘的广度,用“蓊蓊郁郁”来描绘树木的茂盛等,俯拾皆是。再如,《绿》中“微微”的云、“深深”的梅雨潭、“纷纷”“点点”的水花,写出了轻柔的情态美;“湿湿的山石”,“油油”、“滑滑”、“清清”的绿意,都给人以娇嫩、透明的质感;描摹梅雨潭的水声用“花花花花”,更是悦耳动听、韵味无穷。还有《春》中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春风则是“轻悄悄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显示出勃勃生机。春雨“密密地”斜织着,极写其细其小。朱自清先生正是运用了这许多的叠字、叠词来深化物态情貌的形象感,让这些多样形态的叠字、叠词更富有语言表现力。而这些叠词的运用不但形象传神的描摹出了眼前的景象,同时又加强了语意,使文气得到了舒展。并且看似不经意、随手拈来,但却非常清新、自然,无词语堆砌、矫揉造作之感。

从叠词的重叠方式看,朱自清散文中的重叠大致有五种形式。一是最常见的AA式。这是单音节重叠,如“密密”“晃晃”“闪闪”“腾腾”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二是AABB式。如“蓊蓊郁郁”“隐隐约约”等。(《荷塘月色》)三是ABAB式。如“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等。(《春》)四是ABB式。如“碧阴阴”“黑沉沉”“冷清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阴森森”“峭楞楞”(《荷塘月色》)等。五是“一AA”式,其中A为量词。如“一朵朵”(《绿》),“一点点”“一个个”(《春》),“一支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从其叠词的功能看:有用于摹声的,即根据事物的音响,用和这音响相同、相似或相关的叠词把它描幕出来。如“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绿》)这些摹声的叠词从听觉出发来描写事物,能给比较抽象的音响赋予某种形象,使其显得生动逼真。有用于绘色的,即根据事物的颜色,用适当的叠词把它描绘出来。如“树色则一例是阴阴的”。(《荷塘月色》)这种叠词能准确地将事物的色彩特征表现出来,用笔虽简,却色彩鲜明,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用以状物的,即根据事物的形态状貌,用相应的叠词把它描写出来。如“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春》),“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绿》)。可见,用叠词状物能突出特征,使形象鲜明,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散文中的叠音词还常和一些辞格,如比喻、比拟等交织在一起,互相配合、补充,鲜明、生动、准确地表现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映衬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趣。如抒情散文《绿》,运用这种手法对梅雨潭的美丽姿色作了维妙维肖的描绘:“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这里将碧绿的潭水比作少妇的“裙幅”,则其姿“轻轻”,比作“明油”、“蛋清,则其泽“滑滑”。每个比喻都有相应的叠词与之配搭,而本体全由表示比拟的叠词充当,以突出强调其姿容的艳丽。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妙语连珠,质朴而有风采,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那么,为何朱自清喜欢用叠词呢?教师们通常会作出这样的解释:朱自清先生原来是诗人,诗人写作散文,追求词藻华美是很正常的,这是他个性爱美的体现。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我以为朱自清在早期散文里喜欢用叠词,很大一部分是出于他“唯美主义”的个性。此外恐怕也同他的一段经历有莫大的关系,朱自清先生本来就是一个勤奋刻苦之人,在江浙教书五年间笔耕不辍,佳作连篇。入清华以后因讲授古典诗词的需要,开始学写作旧诗词,大量拟作古诗。我以为正是不间断地拟作古诗直接地影响了他的文风,使他的散文喜欢运用叠词。余冠英回忆朱自清时曾说:“那时他偶然做做古诗,写杜甫,也填小词,近花间派,都摹拟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大部分作品。”我们都知道《古诗十九首》是中国文人五言诗的开山之作,其中出现了大量的叠词。《荷塘月色》发表于1927年7月,这一段时间正是朱自清拟古诗创作的高峰时期。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其散文风格来源于拟古基础上的升华。

朱自清对叠词的运用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叶圣陶回忆朱自清早期创作时说:“他作文、作诗、编书极为用心,下笔不怎么快,有点儿矜持。文稿发了出去,发现有些小节目要改动,乃至一个字的不妥,宁肯特写一封信去,把它改了过来才满意。”朱自清曾将自己的创作比为“优美的花草”。可见,他将自己的每一篇作品当作一件艺术品,精雕细刻,所以细加推敲,用词考究。

当然,朱自清的散文能获得很高的艺术成就,并非单纯取决于叠词的运用,他的散文是综合各种表现手法和语言艺术的结晶。因此,在总结朱自清散文叠词运用的特色时,我们既要充分肯定其在表达中的作用,看到它在朱自清散文和语言艺术中应有的位置,又不能失之偏颇,过分夸大其在朱自清散文整体艺术中的作用。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腴厚,到后期的激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语言魅力和审美情趣,也为中国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恒久的魅力。

[1]姜建,吴为公:《朱自清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朱金顺:《朱自清研究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作者单位:安徽省界首第一中学)

[责编崔达送]

猜你喜欢
梅雨潭叠词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雨中寻潭
雨中寻潭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朱自清散文《绿》的抒情途径
荷塘月色
“的”字叠词招聘会
让叠词走进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