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丰海,邸承花
(1.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2.甘肃省古浪县民权教育工作站)
浅议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思考
邱丰海1,邸承花2
(1.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2.甘肃省古浪县民权教育工作站)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近些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又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如何提升高中物理的课堂效率已经成为高中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就课堂效率的提升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方法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还存有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思想,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态度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这不但会让物理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而且会阻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违背物理教学规律。长此以往,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兴趣就会大大下降,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因此,本文就如何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听课”,一种知识的单向传输,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讨论,因而会让课堂变得十分沉闷和枯燥,总体来说,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中。当课堂开展之后,教师就会一讲到底,因而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消化知识的时间,与此同时,他们也缺乏相应的课堂练习,导致不能把理论知识活学活用,最终结果就是课堂上似乎听懂了,但是一旦考试就发现不会做了。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帮助他们建立起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式学习,发挥出他们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在新课改中,教育部明确提出需要加强物理教学中的信息教学,也就是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物理知识,拥有更开阔的眼界,为此,广大物理教师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响应新课改的号召,结合现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应用来拓展物理教学中的信息量,把现代科技中的最新发展成果渗透到物理教学中,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无处不在。要想完成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广博的学识和独到的问题理解能力,并能把自己所掌握的先进理念和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具体而言,教师必须强化相关的教学研究,并在教师之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很多高中学校中,教师的办公室安排都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因此,同一年级的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和语文教师等常常挨着,但是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的物理教师则是可能被分开了,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科的教师不常相见,也就不方便进行相关的学术讨论了,规定的教研活动开展效率也会相当低下。与此同时,一些有经验的物理教师把自己的经验视为己有,不肯跟年轻的教师分享,这就让年轻的物理教师走了不少弯路,教研工作的整体效率也就变得更为低下。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教师必须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并加强教师合作,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教学。
实验对于物理教学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从本质上来讲,物理就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最初就是由实验慢慢发展而来的,因此,教师应当把握好实验教学的度,合理运用实验吸引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为此,教师应当对物理教材有一个十分精准的把握,并且能够分析出哪些地方必须做实验,哪些地方应当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了解实验,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具有过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把合适的物理科学知识引入到课堂中,做到课堂演示实验的二次开发。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实验中快乐地学习物理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只有掌握最新和最精准的信息,才能在一个行业有所建树,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以往的只凭借一本教材打天下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多种渠道获取相关的知识,从而打造精品物理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图书馆、教师培训机构和物理研究交流会等途径来提升自身的物理学识,并获取对课堂有用的信息。例如,教师经常会给学生批改作业和考试试卷。当发现有价值的好题目时,就应当及时记录,并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另外,在与学生探讨问题时,教师可能会迸发出一些教学方面的灵感,也应当把这些灵感加以记录和整理。最后,在分析相关的教辅材料时,也可以发现资料中的优秀题目和解题思想,教师要及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课堂教学策略中。
总而言之,物理教学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教师一定要深入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并善于利用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小物理知识来丰富课堂活动,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思路,为提升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1]牛晓婷.高中物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邱仁和.提高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2(10):7-9.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