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小英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小英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二中学)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那些机械呆板而无效的条条框框,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个性展示内容的话题,或是多角度交流发表意见的话题,从而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欲望。引导学生掌握交流的方法,用好评价激励的语言,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个性展示;评价
口语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一点几乎全部的语文教师都能认识到,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更多侧重的往往是书面语的教学,口语表达一直处在被忽视的地位。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表达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教学研究就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现结合教学实际予以分享。
教学中,教师要改变那些机械呆板而无效的条条框框,放开手脚,鼓励学生尝试,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参与能力的培养也很重要。依据这样的观点,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表达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学生最愿意交流的内容,一定不是教师强行规定的,而是教学引导后表达的真实内心触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地设计一些个性展示内容的话题,或者多角度交流发表意见的话题,就能够激发学生表达观点的欲望。课堂教学中,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交际意识、交往兴趣的引导,口语表达训练才有内驱力。因此,口语表达课堂上,教师要激发学生交往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交往的需要和欲望,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交谈是靠语言进行的,语言交谈最能有效地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恭敬的、有礼的语言既能温暖人心,又能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美化人的生活。礼貌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态度诚恳、讲究分寸、气氛融洽、时间适度、忌语言垃圾。
口语表达,一般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说什么,听什么;二是怎么说,怎么听;三是怎样说得好,怎样听得好。而这些,无一不牵涉到顺序、逻辑、比较、选择等思维状态。良好的思维状态会让同一个人妙语连珠,迟钝的思维状态则会使人的应对效果大打折扣。
口语教学中,科学评价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评价的首要要素便是融入你的情感。从情感上说,没有一个人是被动的,即使有些表面看比较被动,但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是主动和有活力的。对于交流,他们同样倾注了情感。在口语表达教学中,给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爱上口语表达;反之,屡遭失败,就可能引起学生对口语表达的厌恶。
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不仅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在口语表达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顾此失彼,唯有一视同仁,协调运作,才能让一个个孩子练就“铁嘴铜牙、笑口常开”。
其实每一堂课都能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提供训练契机,如,学生发言也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口语表达练习“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这是让学生听清楚。“请评评刚才某同学的解题方法”这是指导学生给别人提看法。“别着急,想好了再慢慢说。”“能不能再响亮些,口齿清楚些?”这些都是对学生口语表达信心的激发和口语技能的训练。
课堂上一个独特的见解,一个精辟的言论,一个恰到好处的成语,一段精彩的朗读……都可以获得肯定。人教版教材中有好多课文,在情节发展中离不开对话,排练课本剧可以让学生领悟对话的应答性,体验出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不同而发生的语气语调变化,从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演讲比赛、成语故事比赛等,为学生提供训练的机会。
记得有次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交际大使展示”活动,这项活动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而喜闻乐见的口语表达实践活动,学生交流对话笔记、时事新闻、谈天说地,或推荐佳作、畅谈体会,或演讲辩论、现场采访,形式不同,内容各异,备受学生的喜爱。在每次口语表达活动结束后,我们都要评出表现突出者为“金话筒”得主,负责主持下次“交际大使十分钟展示”活动。
在实践中进行口语表达是口语表达教学的巩固和延伸,也是我们口语表达训练的最终目的,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生活在社会之中,与人打交道的际遇无处不在。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的交流与对话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学生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取长补短,自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丰富的口语表达活动也为学生的作文提供了丰厚的素材,亲身经历、亲口叙述更降低了习作的难度。说话促进写作,口语表达的训练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1]娄金霞.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教育革新,2011.
[2]彭庆平.浅谈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
·编辑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