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梓
(作者单位:朔州广播电视台)
“走转改”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初探
张 梓
(作者单位:朔州广播电视台)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科学技术也有了飞速发展,这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如今,新闻工作者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他们是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目前不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背景下,电视新闻业也要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本文从“走转改”这一社会背景入手,展开对这一时期电视记者角色定位的深入分析和探究。
走转改;电视新闻记者;角色定位
近年来,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电视新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电视新闻记者这一群体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电视新闻一度被人们称作“党和政府的喉舌”,那么记者也是整个新闻活动的主体,占据了主要地位。目前,在“走转改”形势下,对电视新闻提出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这就改变了以往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地位,进而需要重新对这一群体进行角色定位。目前,在电视新闻“走转改”形势下,记者应该真正做到深入基层,切实成为新闻事件的真实记录者、挖掘者及推动者,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
在长久的大众传媒理论中,新闻工作者一直担任着“灵魂守门人”的重要职责,电视新闻记者这一特殊职业的必要素养就是坚持正确的三观,切实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电视新闻事业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历程,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转换。从事任何一种行业都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电视新闻记者也不例外,只有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的内涵,才能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符合社会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重要决策信息的传递者,电视新闻记者必须时刻将自己的态度放在客观的立场上,向人民群众传达真实的新闻信息。
近几年,我国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方面出现过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例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存在“越位”情况,即在新闻采访以及报道过程中,记者的语言、行为或者态度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出现干涉、参与新闻事件的现象;还有“错位”情况的出现,这是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受到了被采访者的影响,错把自己当作当事人而没有站在客观立场。这些角色定位问题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信号,那就是要加强对这一职位工作者职业素质的培养。
目前,我国新闻事业开展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简称“走转改”,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切实响应这一号召,在新闻采访工作过程中做到以人民群众为本、从实际出发。
2.1真实记录
可以说,电视新闻记者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记录者。目前,我国各领域正处于转型期,记者应该真实地记录这一状况,客观地表述国家的发展现状,这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基本职能。“走转改”活动就是号召记者走入基层,用自己的镜头和笔头记录好社会的发展历史、民生民情。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要时刻记住“真实”,使用纪实性拍摄手法,拉近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感;利用长镜头完整地还原新闻事件,这些做法都能体现新闻信息的真实性。
2.2参与其中
记者不仅仅要走入基层,更要走入人心。在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记者走基层就是要真正举着摄像机去拍摄。镜头面对的人都是陌生的,要想让整个采访自然流畅,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融入其中,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再同其进行交流谈话,而不是做一个冷冰冰的记录者。例如,电视新闻记者可以真正体验采访对象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这有助于新闻记者理解他们的内心。《杨立学讨薪记》这一节目中,记者就曾真正地和杨立学一起工作、挤公交、吃饭等,经过几日的朝夕相处,采访过程才变得自然。
2.3挖掘细节
“走转改”活动使各路电视新闻记者都深入基层去挖掘信息,这样一来,很多以前没有受到人们关注的事情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是时间一长,新闻事件的数量会变少,内容趋于平淡。这就对电视新闻记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重视挖掘细节,细心地观察生活及身边有价值的事件或人物。
此外,“走转改”活动下,电视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能力,努力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
在 “走转改”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虽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只要坚持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养,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和大潮,不断提升自己,就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1]许远志.“走转改”要求下电视新闻采编贴近民生的对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5(3).
[2]席应民.电视新闻“走转改”的新闻性与功能性[J].科技传播,2012(10).